景龙元年(o年)七月,太子李重俊杀武三思父子后被杀,中宗以其献太庙及祭三思、崇训之柩,然后枭之朝堂。
改成王千里姓曰“蝮氏”
,同党皆伏诛。
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
次年,宋之问迁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佺期、阎朝隐等选修文馆直学士,“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
宋之问一生总在阿谀奉承中求仕进之途。
奉承武则天,谄媚张昌宗兄弟,阿谀武三思,讨好唐中宗,永远一副奴才嘴脸。
最后一次,宋之问却站错了位置,在当时朝廷的朋党之争中,他攀附在安乐公主一边,受到太平公主忌恨。
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
,太平公主可不是什么善茬,权势滔天,手段毒辣。
她在中宗面前说几句话,便使中宗产生嫌隙。
景龙三年(o年),中宗将宋之问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
唐中宗年间的政治动荡及个人宠辱无常的经历,使宋之问感触良深,而由朽烂陈腐的宫廷来到清新秀丽的水乡,也使他开始涤净心灵,境界升华。
这次打击让他清醒过来,体会到了政治斗争的诡秘和个人宠辱的无常,他开始反省自己,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
,总之,他想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好官,而与此同时,他的诗歌风格也有了极大的改变。
宋之问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在真诚歌颂了大禹治水、救灾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写道:“先王为心,享是明德。
后之从政,忌斯好佞。
酌镜水而励清,援竹箭以自直;谒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苏息。”
反映了这种思想情感上的转变。
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险,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
诗歌创作也开始转入了健康清新的轨道,“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
其实,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尤其是宫廷文人,大多精神格局很小,贪图富贵者多,济民救世之心者少,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情怀到了盛唐才在文人中普遍流行开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贬谪后,宋之问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有力的升华,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成就斐然。
就在宋之问开始走上“新生”
之路的时候,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
景云元年(o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改桂州(今广西桂林)。
面对又一次贬谪的打击,宋之问在桂州登上逍遥楼,心中五内郁结,慨然赋诗: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宋之问经桂林,到达梧州,再经过浔江前往钦州,再次来到岭南“故地”
,伤感的同时,竟然有一种亲切感。
以前在罗定的生活,让他对这边的风土人情多少有点印象,于是便有了《经梧州》: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小人物,也有大成就!一卒过河,有进无退!一剑在手,再铸辉煌!本书群号964227244...
我穿越了。穿越到了兽灾爆发十年后的陌生世界里。秩序崩坏,人类苟延残喘。人人都说异兽最可怕,但在林凡看来,活着的幸存者更加可怕。林凡我不服,给我肝,给我加点,我要打造文明世界。他要成为这群人类心中的光,让他们看到阳光,就会想起他林凡。...
21世纪的中医高材生,实验室失火,一睁眼就成了古代乡下的村妇。嫁过了人不说,还被迫再嫁冲喜家里一亩三分地,凶悍婶婶不还公婆偏心,前婆婆吃人不吐骨头,全家上下她来养极品亲戚一个接一个,前号主还人品...
上辈子余喜龄年纪轻轻便罹患癌症身亡,父兄皆在,却仿若孤家寡人。报恩奉献这些词伴随了她的一生,为了报恩年仅四岁的幼妹夭折,母亲病逝,到最后她的身体也被拖累至死。重生到十二岁这年,余喜龄决定自私一回,管...
...
世界被拯救了。因为我需要一个地方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