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56章 财商(第1页)

一、西方经济学的本质与局限性

财经商学院以及现如今许多财商课程,都以西方经济学为蓝本。

然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逻辑是基于资本和法治的框架下运行的。

它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延伸,本质上服务于资本的增殖与分配。

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严谨的逻辑架构和较强的实践性。

然而,如果我们盲目地照搬这种思维,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中,很可能会走向偏路,甚至越走越远。

西方的法治体系非常健全,其核心是建立在人性单一化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西方社会更多基于一种相对简单的人性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与责任通过制度来平衡。

而中国不同,中国的人性是复杂多元的,是经过漫长历史展而形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果。

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奴隶社会、农耕文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甚至近代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这种多元化的人性特质,充满了弹性、诡辩与狡黠,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情世界”

因此,无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财商课程,还是商业理论,完全脱离中国社会背景来生搬硬套,都是行不通的。

二、资本论的半成品与中国现实

马克思主义试图解决资本分配的不公问题,但即使马克思本人,也在临终前未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他深刻洞察到资本的血腥与剥削,但如何实现真正公平的财富分配却始终未能破解。

恩格斯穷尽一生,也未能完善这一理论。

因此,《资本论》本质上是一个“半成品”

在西方,资本社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平衡资本的不公,维持社会秩序。

然而,中国的社会运行逻辑并不依赖单一的法治,而是植根于“人情社会”

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骨子里仍然深受农耕文明影响,虽表面上迫于现实顺从于社会规则,但内心却更倾向于钻营和变通。

正因如此,许多事情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大的弹性。

这种弹性既是中国社会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其复杂性的根源。

试图用“半成品”

的理论去挑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和人性基础,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我们需要深刻认清这一点,避免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迷失。

三、财商培训的本质与骗局

近年来,各类商学院和财商课程层出不穷,许多人被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吸引,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通过学习实现财富自由。

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商学院和课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韭菜”

骗局。

这些机构通过贩卖成功学、大道理、所谓的商业模式和案例,吸引大量学员。

然而,他们本身并不依赖这些理论赚钱,而是通过卖课、收会员费获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