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译本情况
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o2年)译出,该译本共一卷,5176字或518o字,最为流行
此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唐义净等译本
主要内容
以佛与长老须菩提的问答形式展开,探讨了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如何达到解脱等问题
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实相者则是非相”
,应“离一切诸相”
而“无所住”
,即对现实世界不应执着或留恋
重要思想
性空幻有:认为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但在现象上又宛然存在
无住生心: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和观念,包括佛法本身,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
福德与功德:强调通过受持、读诵、为他人讲解此经所获得的福德,远胜于以七宝等物质进行布施的福德
历史影响
佛教内部:三论、天台、贤、唯识各宗都有注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后,更是备受重视
文化层面: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空灵、脱的精神内涵,如许多文人墨客受其影响,在作品中表达出对人生的豁达与脱之情
修行实践
读诵受持:佛教徒常通过读诵《金刚经》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增长,每日定时定量读诵,在诵读过程中体悟经文中的深意
抄经:以恭敬之心抄写《金刚经》,在一笔一划中收摄身心,增强定力与专注力,同时加深对经文的理解与感悟
依教奉行:将经文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学会放下执着、以平和心态面对顺境逆境等,从而达到对自我内心的调伏和修行的提升
以下是《金刚经》下篇的部分经文: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