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高一班的教室里,同学们刚刚结束午休,有些睡眼惺忪地准备迎接下午的物理课。
李时晴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睛盯着窗外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心思却已经开始慢慢飘回到教室里,因为接下来是她又爱又怕的物理课。
刘怡欣从后面戳了戳李时晴的后背,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等下物理课又要‘坐飞机’咯,咋办?”
李时晴无奈地笑了笑,刚要回纸条,就听到物理老师响亮的声音:“同学们,上课啦!”
张晨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也是个物理小天才,看到李时晴一脸茫然的样子,便主动凑过来小声说:“时晴,别愁眉苦脸的,物理没那么可怕,有啥不懂的问我。”
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牛顿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啊,就像是物理世界的魔法咒语,掌握了它,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说,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加度就越大,当然,前提是质量不变哦。
这就好比你推一个小推车,你用的力越大,小推车就跑得越快,但是如果小推车上堆满了重物,那你就得用更大的力才能让它跑快啦。”
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公式“f=a”
。
李时晴看着黑板上的公式,小声嘀咕道:“这几个字母看起来简单,怎么就这么难理解呢?”
张晨笑着说:“时晴,你看啊,f就是力,是质量,a是加度。
比如说,你用1o牛顿的力去推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那根据这个公式,它的加度就是5米每二次方秒。
就像你踢足球,你用力越大,足球飞得越快,改变它运动状态就越明显,这就是加度大的体现。”
刘怡欣在旁边也听得似懂非懂:“那怎么判断物体受到哪些力呢?我每次做题都搞不清楚。”
物理老师似乎听到了他们的讨论,走过来笑着说:“这是个好问题。
同学们,判断物体受力情况,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然后看它周围都有哪些东西对它有作用。
比如说,一个放在桌子上的书,它受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重力加度g;同时它还受到桌子给它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和重力相等,这样书才能静止在桌子上。
这就像是一场力量的平衡游戏,各种力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再比如,一个在斜面上的物体,除了重力和支持力,还可能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李时晴突然灵机一动:“老师,那如果一个物体在水里呢?它受到的力是不是更复杂?”
老师赞许地看着李时晴:“非常好的问题!
当物体在水里时,除了重力,它还受到浮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