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杨柳树下凉飕飕的,更是孩子们的天堂。
他们在这里砸沙包、斗杏核、打宝、挑棍子【注1】
水井离丁圆家很近,丁圆可以随时趁人少的时候去打水用,不用排队和别人去抢去挣。
丁圆不知道躺在地上哭了多久,她哭累了,睡着了。
好在现在是夏天,不用担心受凉感冒。
当她再一次醒来的时候,还是丁母踢了一脚骂醒的。
“死丫头,啥时候学会偷懒了?这要死要活的样子演给谁看?还不起来煮饭?”
或许是泪已流干;或许是心已死;又或许是睡了一觉心情得到了舒缓;再或许是已经重活了一世,一切已经看淡。
总之,此时的丁圆平静了下来,默默地爬了起来,熟练地从米缸里挖了几角米,又去厨房将中午要吃的菜拿了出来,拎着打水桶去了古井。
那时候的米里石子很多,丁圆平时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今天来不及拣了,丁圆拿了两个盆放点水,来回地荡。
当丁圆洗干净米、菜回到厨房的时候,看了一眼记忆中熟悉的灶台,恍惚了一下。
将米倒入铁锅中,加了几勺水后盖上锅盖。
随后来到灶后,抓了一把松针点燃,架上松枝,等火焰稳定后,丁圆走出灶后,开始洗手切菜
一个小时后,家里吃完饭,丁圆刷锅碗,两个姐姐回房做手工,丁卫国跑出去找邻居小朋友玩了。
丁长明出长途还没有回来,刘秀着急哄着丁卫兵睡午觉后要赶去食品厂上班,丁茂生在饭厅坐了一会后也回了房间休息,等会丁卫兵醒来后他要带孙子。
丁圆快手快脚地干完活,从正屋的桌子抽屉里拿出两张开水票,拎着两个暖壶出了家门。
1968年c县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到户,家里所有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古井里打上来的。
喝的开水则是供销社的开水票。
丁圆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供销社的福利最好,也是所有人都想去的单位。
特别是土特产部门,那是削尖了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亲丁长明每个月都能拿回来许多粮票、煤票、水票、油票、肉票、布票等等。
母亲刘秀所在的食品厂效益并不好,每月拿回家的票据只有父亲的三分之一,或更少。
毕竟在那个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有余钱购买副食品呢?!
在那个靠各种票据生活的年代,丁家生活基本无忧,已经算得上是中等生活水平了。
双职工,旱涝保收。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要不然,在自然灾害的那三年,刘秀也不会怀孕生下丁盼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