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为珊瑚提供自我康复的环境,保护区还要努力加珊瑚礁的恢复,比如人工培育和移植珊瑚。
“我的老师和师兄们,一直在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工种植珊瑚的技术,在琼省和鹏城几个地方已经试种成功。”
高磊突然想起了什么,笑道:“你那份策划书上,不是还提到过鹏城的珊瑚公益活动?照片上那个穿潜水服的胖子就是我师兄。”
季微澜的脸微微热。
做策划书时,她是认真想用这些案例“打脸”
某人。
没想到,可能是在班门弄斧。
高磊说,来到保护区后,他就在利用珊瑚断枝培育新的珊瑚。
“不要小看腔肠动物,珊瑚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敏感的生命。
它们在海底生活了几十亿年,水温不能高也不能低,水压不能大也不能小,水里的盐分浓度必须适中又稳定……”
季微澜所见,就是他失败无数次后的成果。
“之前我也组织过村民来参观,顺便科普,不过村民们并不感兴趣。”
“村民对珊瑚没有新鲜感,游客则不同。”
季微澜建议道,“如果方便,你甚至还可以把培育珊瑚的过程展示给游客看。”
她又想了想:“也不一定是珊瑚,海星,海葵或者好看的海水鱼都可以。
最好能像真正的水族馆。”
“规模肯定和现在不同。
上面已经批了资金,年后我就能开一批新缸。”
高磊双眼亮,把手一挥,“海葵不要!
海葵那玩意儿最麻烦,繁殖力强。
小海葵还专朝珊瑚里躲,一个缸冒一堆珊瑚就完了。”
“小海葵?”
季微澜也双眼一亮,“多可爱,一定能吸引吸引游客。”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选择转移话题。
“说到游客,还是要设法限流。”
高磊说。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游客肯来。”
季微澜说。
两人又对视一眼。
高磊挑挑眉:“没有信心?你的策划书可不是这样的。”
季微澜想了想:“我去过的水族馆,都会禁止大声喧哗和开闪光灯拍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