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别人好话,总归是有好处的。
“今晚大军扎营城外,本将军为李大人接风!”
吴三桂笑道。
之前朝堂有人议论吴三桂隐有异志,李若链还以为那是文官对吴三桂的恶意中伤。
可是京师被围,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高法,提出兵政九大改革方向,都很实用。
但也是七十岁的老夫子了。
历史记载,崇祯死后他自杀殉国了。
其他殉国的忠臣比如左都御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御史陈良谟等等,虽然心中有陛下、有大明,但没有纵览全局的能力和格局。
如果找到霍光、张居正这样的人才,自己不一定玩不得过他们。
可是如果没有这种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自己,崇祯早晚会把自己累死。
实在不行,培养个把严嵩、魏忠贤式的人物也是可以的。
至少这两个人能够维持住财政的运行,能够管控住大明的各级官员。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不信任任何人,结果自己越努力,大明越要亡国。
文武必须双全,武已经有了李定国作为目标。
那么文呢?
史可法行不行?不。
这人一片赤诚,但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手腕。
崇祯鼻子已经快闻不到马粪的臭味了。
人的鼻子在臭味中闻久了,嗅觉系统会判定这个味道你可以接受,便不再排斥这个味道。
文臣是大问题,几乎没有完美的人选。
除了文臣武将,最重要的还有四条:
民生、科技、吏治、搞钱搞银子。
关于民生,后世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总归一条,让老百姓有饭吃,不受冻。
瘟疫、水旱天灾之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