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宋朝重文轻武的基调,应该是太宗定下的。
太宗继位后,北伐之时吃了败仗,孤身逃离。
将领们收拢溃兵后,现找不到皇帝了。
左找右找都找不到,当时太祖的儿子就在军中,有武将提议干脆拥立太祖儿子继位算了。
武将们有这种想法也没错,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找了那么久都找不到皇帝,他们也猜测皇帝凶多吉少了。
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照太祖的说法,他和太祖兄终弟继,以后会传位给太祖的儿子。
他们自然拥立太祖的儿子。
但是太宗却不这么想。
太宗继位众说纷纭,究竟是不是太祖传给他的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他肯定不想把皇位传给大哥的儿子。
或许是他自己心里有鬼,也或者是被这些武将的想法给吓到了。
于是从那次后,太宗皇帝便开始极力的打压限制武将的权利。
但是这种事不能明说,因此并没有形成定制。
而后世的皇帝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来他们不想改变,毕竟重文轻武虽然于国无益,但是对皇帝却很有利。
其次就是文官不愿意改变。
长久对武将的打压下,文官已经尝到了甜头,怎么可能愿意一直被他们压在身下,鄙视的武夫和他们平起平坐。
文官没了制约,即便有皇帝想要改变,也难于登天。
很多人都觉得皇帝是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
其实不然,历史上除了那些开国之初的皇帝,后面的皇帝很难强势起来。
明朝万历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和文官斗了十几年,甚至一直不上朝,最后还不是妥协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