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递还手机。
徐衍薄唇抿了抿,接过手机摁灭了屏幕,“东西买完了”
“都定完了,打捞船也找着两条,要从南方跟着货船过来,半个月以后到。”
徐衍点头,“回家吧。”
农场刚动工的时候是徐衍和姜默最忙的时候。
等大框架都定下来了,忙的就是方楠和王秘了。
两个已经把套装都换下了,每天穿着运动鞋休闲服,在场地里来来回回,处理不同施工队联合作业引发的各种矛盾。
最早建好的是农场外围,整座碧云山都被用铁栅栏围起来,只在东、西、东南、西南、中间各开五道大门。
每道大门后各有几幢二层小楼,作为接待室,之后就是空旷的缓冲区。
缓冲区日后是要种各种变异植物的,既方便姜默研究,又可以当做农场的一层防线。
沿着缓冲区上山走半个多小时,才到达用电网围着的农场中心区。
中心区内就是两人先前规划的各种建筑了,高科技种植大棚已经封顶,只差内部一些仪器的安装。
养殖区已经运进了牛、羊、鸡、鸭、猪等各种动物,甚至连生产羊毛的绵羊和长毛兔都有自己的地盘。
三片室内海水池塘,两片室内淡水池塘,都已经放进了鱼苗、虾蟹。
而农场的仓库里也堆满了各种肉类,鱼虾,水果,蔬菜,布匹,棉花
方楠和王秘终于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不是在建农场,怕不是在建末日基地吧
然而去问徐衍,徐衍半个字都不肯透露。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如果想否认,徐衍一定会和他们说明白。
他什么都不说,态度反而令人玩味。
再结合他退出徐氏集团,离开联邦商会的事
王秘和方楠都不是喜欢乱传话的人,但平日遇到了关系较好的朋友,他们都会尽己所能地提点一下。
姜默同样是如此。
他其实没有太多需要帮助的朋友,身边的同学、导师都是农学专业,末世后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人才,不需他担心。
唯一让他上辈子觉得可惜的,就是邻居邹婶和邹洋。
邹洋只比他大一岁,平日却一直以哥哥自居,给过他不少关照。
年少最重脸面的时候,正是他天天被人追着骂野种的时候。
姜默没什么特长,也就小时候的特殊经历,练就了一身打架的本事。
那会儿他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脸上挂了伤不敢回家,他就躲到邹家。
邹婶给他煮面吃,邹洋则带他一起做功课。
只可惜后来邹洋大学时出了事故,断了一条腿,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只能休学回家。
从那以后他就有点不太见人。
上一世末世到来后,两家相处的不错。
大海啸来临前,姜默在东郊找了个高处的山洞,把粮食和御寒物品都搬进山洞里。
当时邹婶说忘了带东西,和邹洋回家取一趟,之后两人就没了踪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