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3 涟漪起(第2页)

前朝末代皇帝为打击士族势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成想竟革了自己的命。

“臣以为科举奖拔孤寒,以才学而非门第取士,是利国利民的大计。

只是士族专横,此事挑战了他们的利益,须得缓缓图之。”

皇帝气闷地长呼一口气,“哼,利国利民,朝野上下竟无人支持。

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俱为士族所占,朕一提科举,他们恨不得吵死朕!”

“士族专横,如今国朝初定,陛下根基未稳,此事须得缓缓图之。”

“好一个缓缓图之,闻爱卿可有什么法子?”

“若陛下一开始便提出科举的法子,必然遭到朝臣的反对,若陛下提出一件更过分的事,那开科举便可以商量了。

“唔,此言有礼。”

皇帝恢复了笑眯眯地模样,吩咐内侍拿来一碟文书,“这是朕让人起草的开科取士之法,你拿回去瞧瞧,此事,朕知,你知。”

老皇帝给她的这份是重新开科取士的草案,闻皎粗粗浏览了遍就现,这份草案就是照搬前朝末的科举制度。

前朝末年,陈炀帝创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员须由尚书省下辖的吏部进行选拔,选拔按内容分为两科,即秀才和明经。

秀才科须考方策、略策五道,考察的是治国理政的才能。

明经科则考贴经和墨义,通俗些讲便是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

明面上,秀才和明经两科都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事实上秀才科所考察的治国理政之才并非常人能习得,士族子弟虽有优势,却常有惊才绝艳的寒门和庶族子弟脱颖而出。

明经科却不同。

过去选拔官员,最注重考察的便是官员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世家大族往往极深的家学渊源,他们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是寒门和庶民拍马不能及的。

陈炀帝急于求成,虽然设立明经科,每年却只选拔二十人,而秀才科每年选拔出来的往往多达上百人。

最后被世家抛弃,也是他将事情做的太绝。

闻皎想了会儿,忍不住叹气。

老皇帝让她办的这第一件差事就棘手的很啊!

闻皎正要研磨,外头有人敲门,她往窗外瞧了眼,太阳已是暮暮沉沉。

马上要宵禁了,怎么这个时候来寻她?

穿过狭小的庭院,闻皎打开门栓。

韩玉妍站在门外。

“郡……韩姑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