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吃惊不小,“吆喝,于老板好久不见哦,您上次寄存的东西还在。”
“好,我这就给你取去。”
老板从店后的库房里搁架上取来一个油纸封的卷轴,拿过来让于洋过目,打开卷轴还是南阜老痹左手的隶书对联。
包好后又轻车熟路把车开到酱坊合同,推门就进,比跟汤士坤上次来的还熟。
汤士坤死后,于洋没有断了这条线,和二哥打的火热,他红星集团还有二哥的股份,这几年合作的还算愉快。
“二哥,这是去年的额外分红,你收着。”
“我不懂字画,老爷子懂。
回头让他鉴赏一下。
这位是?”
“忘了介绍了,这位是金陵市副市长高强同志。”
“这么年轻,失敬了。”
谷老正在书房写书法。
二哥把那幅隶书对联铺在书案上的时候,谷老赞叹不已。
“我这辈子是练不到这种地步了。
是南阜老痹左手的真迹!
笔风老辣。
你哪里来的?”
“公司分红,于洋知道我不喜欢钱,他以画抵红利了。”
“现在古玩字画涨的满天飞,我已经不再收藏了。
以后少拿这些给我看。”
二哥嘴里答应着。
伸手把放大镜递给父亲,谷老的癖好就是研究字画,随着放大镜的缓慢移动连声喝彩。
良久才放下镜子坐在躺椅上和客人聊天。
“小于做生意没打什么旗号吧?”
“老爷子放心,我做的都是小买卖,用不着打您的旗号。
倒是高市长想给您汇报一下金陵机场的迁建问题,原来的老机场严重影响古都的经济展,尤其影响该市航运业展。”
“金陵市我去过多少次了,那么大一个都市机场还是军民两用,又在城里,确实不大配套。
我管计委,管过基建,管过特区、当然也管过航空,不过我退休几年了,还能说上话么?”
高强给谷老介绍了机场选址的三个备选地和相关资金、建设方案。
“谷老,其实我们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们金陵市今年高举‘科技兴市’战略,力争把我们市打造成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努力展外向型经济,在经济上建成不是特区的特区。”
也许是这句话感动了谷老。
“你们去拜访一下大邹,地方经济建设我们要大力支持嘛。”
谷老打招呼还是挺管用的,晚上大约点左右等邹的汽车进门,于洋和高强就去敲门,开门的是邹夫人叶大姐,两人自报家门,要拜访一下领导。
“预约过吗?”
“没有,拜访绝不过分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