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2章 认你当儿子你还得谢我(第1页)

俗人教授扼腕叹息之余,随即就觉得自己有够傻他们连离子加速器质谱仪都没发明出来,提前想明白这一点也没屁用啊。

这些东西,都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

没有前置条件,想明白了后面的也没用。

他之所以没想到,只是因为想明白了也无用武之地,所以压根没往这个方向费过脑力。

“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

中国人了不起啊,没想到,以咱东大的高能物理基础,在做同位素分离领域,居然还是你们技高一筹。”

俗人教授心服口服地感慨。

山下武久教授在旁边察言观色地听了一会儿,小心地确认“那就是说,这个实验数据,应该是有效的了可以作为汉倭国王印的年代鉴定正式结论了”

“没有问题。”

俗人很有把握地说。

俗人都认可了顾玩的仪器和实验方法、结论推导,其他人自然再无质疑。

当天剩下的时候,在多国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用同样的技术手段,也测定了一下中方带来借展的“滇王之印”

和“广陵王玺”

的年代。

顾玩的as非常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最终测定的结果,显示“滇王之印”

上残留的印泥含碳污渍,也确实产生于汉武帝刘彻年代谁让刘彻做了54年皇帝呢,那么长的时间,已经覆盖了as的误差年限了。

倒是鉴定“广陵王玺”

的时候,显示的数据比较奇怪。

按照后汉明帝纪,“广陵王玺”

应该是在明帝永平元年铸印的,那就是58年。

“怎么显示这上面的印泥残迹年代至少是100年以后的了按照误差,可能都快东汉后期、冲质桓灵年间了。”

这个小意外,让中方的不少专家都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跟顾玩一起来的中央科大考古系的宁主任,提出了自己的法

“这并不奇怪,因为印泥的年份,不一定要等同于印章铸造的年份。

如果是常年使用中的印玺,表面残迹污渍比印玺本身年代晚一些,在考古时是很常见的。

滇王之印和汉倭国王印,都是授予朝贡体系内的外藩国王的,他们拿到汉帝赏赐的印信后,回国不一定会使用,所以印泥年份跟印章铸造年份相近很正常。

但广陵王是东汉宗室藩王体系内的,初代广陵王刘荆,为光武帝刘秀第九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

据后汉,虽刘荆本人因多次谋反,被明帝惩戒,但仅仅是削其嗣爵为广陵侯,然其后人刘元寿、刘商、刘条三代依然服王玺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