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做好还要些时间,沈鱼趁机出去做了个市场调研。
崇安坊很大,却并不很繁华,高门大户少见,多是低矮瓦舍,然治安是盛京城内最好的,皆因大理寺正处坊内。
因着这,坊内不少房屋都被改成了官舍,武侯小官不胜数。
沈鱼沿着这街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竟没一家食肆,早点摊倒是不少,小吃摊也比其他地方少得多,只零碎有几个穿街巷的货郎,杂货铺子倒是有两家。
沈鱼也算个熟脸又刚没了爹,大家都同情她一个孤女,她生得好,邻里也很愿意同她说话。
问了才知道,不是没人开,只是这地租金贵,开食肆的卖得便宜了还不够租金,卖得贵了,再走一条街拐过巷口就到了成宁坊,那是闹市所在,有家三层大酒楼,也不会选这儿,关门了几家后,便无人再开了。
崇安坊常年有武侯巡街,有些小摊贩也不敢往这儿摆,是以比起别的地方,显得有些冷清了。
沈鱼不免有些丧气,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地段。
但目前也没别的办法,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她东西做得好吃,总能卖出去。
沈鱼边想边回了家。
食材买回来,有些还是需要自己再加工,譬如饭团里必不可少的油条酥,她最是喜欢那脆脆的口感,当然直接用油条也可以。
黄瓜和胡萝卜这里都没有,用满意值去兑换有点不划算,沈鱼想了想还是算了,改用腐皮,火腿片培根什么的就用肉丝代替。
鸭蛋她买了已经腌制上了,不过等咸鸭蛋好还要些时日。
配料不足就只有在酱汁上想点法子了,沈鱼从前吃糯米饭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沙拉酱特别好吃,她狠了狠心,找系统兑换了一瓶沙拉酱,一下子花去了她30点满意值。
三日后,天还蒙蒙亮,沈鱼费了好大的劲将大木桶挪了出来,里头装了满满一桶糯米,面前小摊上摆着各色配料小菜。
因是头一天,沈鱼只蒸了五斤的量,头天夜里就将糯米浸泡上了,蒸米时又加了些香油进去。
大木桶盖子一掀开,升起腾腾热气,糯米自带的稻香味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春风一吹,满街飘香。
沈鱼将昨日找大字先生写的棉布招牌挂好,托腮坐在摊子后面等客人上门。
崇安坊的朝食铺子陆续都开了门,一时间家家都有热气散出,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成群早起上工的,有送小娃儿去学堂的,有背着包袱赶路的,更多的还是穿着统一制服的武侯和青衫小官,形形色色。
“小娘子,你这饭团怎么卖啊”
这声音有些耳熟。
沈鱼抬眼一,原来是钱氏带着怀哥儿来了,“钱姨您怎么来了”
钱氏笑眯眯的,“你这摊子新开张,可不得给你来捧个场,来两个饭团。”
“谢谢钱姨,您要荤的还是素的”
“一荤一素。
素的小些就行,给这皮猴尝个鲜。”
钱氏拍了一下怀哥儿的小脑袋。
沈鱼很快做好,待钱氏问价时却只收了一半的钱,钱氏立马就觉察出不对了。
“小鱼儿可别框我这婆子,你昨日同我说的定价可不是这样。”
钱氏将剩下五文钱投进了瓦罐就带着孩子走了。
沈鱼无奈笑笑,她这新摆的摊子,好些人都是瞧热闹,未曾有人上前,有了钱氏的带头,本就有些意动的人上前询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