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的几个头子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空,吓的差点没跳起来,虽然他们是不满杨广长期赖在江都不走,也有想过要不要采取一些行动,但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还没付诸行动,现在天幕把未来的他们做的事透露出来了。
那,就反了他吧!
反正杨广这么不得人心,死了也算为民除害了,最重要的是这时不反以杨广的为人绝对会杀了他们的,于是几个人碰头商量了下就领着兵冲进行宫嘎了杨广,提早一年送他上路。
大业十年,刚开始造反的杨玄感这回采纳了李密提出的上策,他连忙派人去跟高元联系,高元同意了他的请求,和他一起出兵,前后夹击将杨广斩杀在途中,无比的顺利。
在斩杀的途中,杨广那边的士兵还临阵倒戈了不少,大家都不愿为他卖命。
还有大业元年,杨广当登基的那个晚上。
他被一群伺候的宫女用绳子勒死了。
问为什么,那群宫女怒斥道:“暴君无道,若不死,将会有无数的天下百姓死在他手里,到时国将不国,不若这时就杀了这暴君,拯救天下苍生。”
还有其他时空,不同节点的,民众或者权贵们也都各有各的举动,杨广不是被刺就是被下毒,反正都有事发生。
【杨广遇弑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的大臣们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追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
这里要说一句,虽然能理解孙子孝敬爷爷的心情,但也不能昧着良心瞎吹啊。
杨广的所作所为哪里称的上明?哪里配的上世祖这个庙号?二凤做的那么好也才是太宗呢,杨广把国家祸祸成那样居然是世祖,这不搞笑吗?】
—
东汉。
永平元年(公元58年)。
正和群臣们定下父亲庙号为世祖的刘庄听到杨广的庙号也是世祖,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杨广做什么了,也配称世祖?
再想想杨广做的那些好事,刘庄心里一阵抵触,突然有点不想用了呢,总觉得用了阿父会从梓宫里跳出来打他。
—
东汉。
建初元年(公元76年)。
刚给父亲上谥号为明帝的刘炟听到隋炀帝谥号也是明后,他的眉就皱了起来,杨广的孙子怎么回事?怎么能闭眼瞎上呢?
但是这谥号已经定了,刘炟很郁卒,呜呜呜阿父我对不起你,我也没想到这杨侗会这么不要脸的给杨广上这样的谥号。
还有,这杨侗是怎么回事!
怎么一连挨着他爷爷和爹碰?换一家不行吗?非得抓他家薅。
—
三国。
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
刚给自己定了谥号为明的曹叡听杨广谥号为明皇帝,气恼的把笔一掷,“杨广所作所为,哪里配的上明?”
他看着写在诏书上的“明”
字,陷入了思考,要不,改一个?
跟杨广这样的人同称为明帝,他觉得丢人。
【还好李唐正常,给他上了炀,就杨广的所作所为来看,炀也适合他,也更深入人心,所以后世的人也基本用炀称呼他,至于隋明帝或者隋世祖?没有的。
】
—
这一刻,刘庄和刘炟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太好了,不要担心给阿父上的庙号谥号会被杨广拉低档次了,以后也有脸去见阿父了。
曹叡也开心,他继续想自己的庙号,为长远计,他得好好想一个庙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