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起得早,最先发现那只鞋。
里头的鞋垫,走的针线,心里有数了,先不声张。
家丽终究没赶上北上的火车。
老太太请秋芳来劝家丽。
大致意思是,留在淮南,一样革命。
反复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上学校组织确实有一些公共活动需要家丽和秋芳一起协调。
家丽最终决定暂不北上。
但她一定要去煤校广场上收听广播。
到时会播出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首都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的情况。
“去煤校倒是不远,不反对。”
老太太笑呵呵地。
又留秋芳吃饭。
秋芳说她妈和秋林在家没人照顾,先走了。
美心和常胜都不在家。
家文、家艺、家欢午睡还没起来。
老太太点了家丽胳膊一下,说你来。
家丽不知所以,跟着走,到院子里,老太太从水缸后头抽出一只军绿劳保布鞋。
丢在地上。
“什么意思,一双鞋。”
家丽描述。
“认识不”
老太太煞有介事笑笑。
“不认识,一双劳保鞋只听过一双绣花鞋的故事。”
“再仔细。”
老太太嘱咐。
何家丽拎起鞋带子瞅了瞅,丢在一旁,“不认识。”
老太太这才说“是那天你被你爸关在煤屋里,翻到院子里来救你那个人落下的。”
“汤为民”
家丽不禁脱口而出。
讲完又后悔。
好在只是面对奶奶。
老太太盯着家丽,眼神无限内涵。
家丽浑身发毛,“是他自己来的,可能听到有人唱歌,不是我让他来的。”
声音不那么笃定。
她已经跟老太太保证过,与汤家的人不再往来。
汤为民“深夜到访”
,怎么想都觉得蹊跷,怎么说都有点解释不清。
“让他自己来拿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