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天,便开始准备过年了。
冯太太是理家的好手,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窗户上贴上窗花。
陈殊字写得好,亲自写了春联贴在门上。
大年三十一早,冯太太就钻进厨房,煎炸蒸炒,整治了满满一大桌子的好菜。
到了晚上,众人乐呵呵吃了年夜饭,坐在一处守夜。
快到零点的时候,两个小丫头迫不及待跑出去放烟花。
陈殊微醺,领着尔雯,尔雅,出去发烟花。
这个时候的上海不同现代,大多数人都舍不得过年放烟花的,天空上只有偶尔的五光十色的烟花开开落落。
两个小丫头疯了一个晚上,依旧精神十足,本来是要熬夜守岁的。
陈殊熬不住,半夜去睡觉了。
冯太太,冯先生也歪在沙发上,倒是两个小丫头实打实的熬了一夜。
过了正月十五,陈殊这才收到光明日报孔主编的回信。
尔雅拿着一封信从外面跑进来“陈姨,陈姨,有你的信。”
那信的日期倒是年前就寄了出来的,陈殊打开来,是和陈殊商量出的事宜。
因为那篇大国崛起很受欢迎,报纸也是一版再版,可就是这样,也没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许多读者写信到报社去问,能不能出一套全文的大国崛起。
这位孔主编是位读人,可也有商业头脑,把那篇几万字的大国崛起,分做了十几篇小文章,放在报纸上连载。
有的读者并非是从第一篇从头起的,过后也买不到。
因此,这位孔主编便想出一本。
市场有需求嘛
陈殊心想,这才几万个字,怎么出在陈殊的印象中,那些能够出的好歹也得十几万字吧
尔雅在一边垫着脚,问“陈姨,是圣约翰大学的信吗”
家里的人都知道,陈殊想去圣约翰大学读的。
陈殊摇头“不是,是光明日报的回信。”
陈殊不知道,那封圣约翰大学校长的信件中途被邮局的邮递员给弄丢了,也间接改变了陈殊在民国的命运。
不过,那都是回来的事情了。
正说着,外面突然一阵门铃响了。
陈殊叫尔雅去开门“估计是是来收房租的,今天到日子了。”
尔雅推开门,外面下起了雪,草木都覆盖上薄薄的一层雪,陈殊透过门缝,见外面铁门处停着一辆小轿车。
一位西装革履的男人,撑着伞,站在门外,瞧不清楚面容。
尔雅开了门“请问,您找谁”
那位移了伞柄,露出国字脸,金丝眼镜“请问,这是陈殊小姐的家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