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好歹还有爱民之心、敬臣之意,所以身体康健的时候能够将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
少有战事,屡有丰年。
李从珂不一样,他无才又无德。
夏氏亡后,李从珂倒也意识到了士兵的重要性,命人清点国库,准备履行诺言。
可李嗣源在位的时候轻徭薄赋,钱财大多掌握在老百姓自己的手里,整个国库,也不过三四万金。
李从珂心生一计,提高赋税,并督促官吏,一层一层施压下去。
上梁不正下梁歪。
皇上要赚钱,官吏也想赚钱,层层盘剥,老百姓苦不堪言。
可纵然如此,距离李从珂应允给士兵的赏钱还有一大段距离,李从珂无法,只好减钱毁诺。
将士们不满,多有怨气。
至此,军民皆离心。
帝王之大患啊!
李从珂却未意识到,日日笙歌。
某一日,他忽然想起远在成德当节度使的石敬瑭来,大感不安,下旨一道,命石敬瑭去晋阳任职。
短短几月,石敬瑭坐镇晋阳,风生水起。
李从珂更加不安,又命石敬瑭去天平任职,企图以连续调任削弱石敬瑭兵权。
还派人领兵驻屯在石敬瑭附近,牵制并实行监视。
石敬瑭忍无可忍,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要死在李从珂的手里。
他平时沉默寡言,不代软弱可欺,坚忍的外表下,夺权之心日益膨胀。
于是上书一封,拒绝调任,并直指李从珂非法即位,实为乱臣贼子。
李从珂大怒,撕毁奏疏,削其官爵,遣兵数万进攻晋阳。
此时的石敬瑭经过连番削权,早已不比当初,李从珂虽治国无方,到底手握举国大军。
不消一月,石敬瑭就会成为下一个夏氏。
尸骨无存,历史无名。
石敬瑭不甘心。
生死存亡之际,昔日禁卫军中的兄弟刘知远带兵来援。
当初刘知远跟着孟知祥一道入蜀,多年未归。
李嗣源死后,孟知祥开始筹划称帝事宜。
李从珂造反,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长兴五年,孟知祥称帝建国,国号为蜀,刘知远虽不认同,却无能为力,只好忍气吞声,伺机以待。
同年秋天,孟知祥病逝,16岁少子孟昶即位,国政大事皆委于辅政大臣。
刘知远终于寻得机会,于长兴七年携着一批反孟的兄弟回到了故土。
一来,便撞上了李从珂对石敬瑭的赶尽杀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