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无极惊道:“这话真厉害,毕竟是太祖,万不可亵渎神灵。”
种浩道:“可不是,小小年纪不可胡说。”
张明远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
种溪却不以为然,笑道:“太祖心胸宽广,不似你们胆小怕事,心胸狭窄。”
费无极摇摇头,笑道:“你又没见过,可不能道听途说。”
夜色渐深,费无极和种溪打了哈欠,四人才上床睡觉,不再喋喋不休。
那客栈窗外树影婆娑,月光如水,一只猫头鹰不时扑扑翅膀,噌的一声,飞跃在林间。
次日,种师道着青衣带领种浩、种溪和张明远、费无极抵达宋太祖赵匡胤的王陵:永昌陵。
守卫的禁军见到种师道,皆恭敬见礼。
那守陵军官上前拱手道:“原来是鼎鼎大名的老种将军,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种师道回礼道:“将军不必如此,你守卫太祖陵寝,劳苦功高。
大宋黎民百姓要深表敬意才是。
太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后来永昌陵修建于洛阳。
正所谓,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将军护卫,便是光宗耀祖,岂不羡煞旁人?”
随即让张明远等人近前见礼。
张明远拱手见礼道:“将军守卫太祖陵寝,晚辈佩服。
如若太祖地下有知,也知道将军的辛苦了。”
军官仰天长叹道:“太祖遗志便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惜现到如今,依然一筹莫展。
‘澶渊之盟’后,我大宋与辽国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谁还想着收复幽云十六州?”
顿时唏嘘不已。
“将军如此感慨万千,足见忧国忧民,佩服佩服。”
费无极道。
种浩道:“太祖故事,家喻户晓。
我记得千里送京娘的故事。
此番我们去东京,便是送我弟弟种溪赶考。”
军官问道:“科举还未到时日,所谓赶考,不知是什么?虽说我是一介武夫,可对朝廷科举也略知一二。
太祖以后,科举一年一届。
英宗皇帝治平三年时便改了规矩,此后便是三年一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