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桥把肩上的担子往前一移,躲开了来人再次拿青桔的手,“十文钱一个,给钱。
别想白占便宜。”
中年男人嘿嘿笑两声,“小气。”
顿了顿,又道,“十文一个,你确定卖得出去?”
堂堂大安王朝闲王的爹、某国的王爷,居然小气成这样,简直没法儿看。
会是哪个国家的王爷呢?西昌国的王爷,还是狄戎国的王爷?或者大金国、楚国、郢国……都有可能。
他好奇的很。
周桥听罢,“普通青桔一斤卖十至十三文不等。
我这青桔味道好且个头儿大,三两个便能称足一斤。
十文卖你一个,一点都不贵。”
二十里地走完,前边出现了供旅人歇脚的长亭。
古时,为方便远行的旅人途中歇脚,官府在许多地方都修有长亭、短亭。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在大安王朝很常见。
此时,有限的长亭被商队人所占,步行的小商小贩或百姓则在长亭左近随地坐下歇脚。
沿路并不太平,偶有零散的劫匪出没。
所以商队也好、小商小贩与去互市采买日常所需的百姓也罢,从来都是聚堆走,不敢落单。
商队有镖局护卫却允许小商小贩跟随,是为了聚人气,震慑劫匪不敢妄动。
且人多力量大,遇到劫匪时共同力敌,胜算更大。
在边关要塞存活,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敢打敢拼的。
当地民风彪悍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是小商小贩遇到劫匪也是敢打敢杀的彪悍非常。
而小商小贩紧跟商队不放,自是看重商队有配刀剑的镖头护卫,安全上更有保障。
有了互惠互利的前提,前往互市的路上商队与小商小贩之间便有了此等默契,聚堆赶路。
待到互市散了,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回程的路也是要如此结伴行走。
过了一刻多钟,商队那边吆喝了声出发,车马动了。
歇脚的小商小贩、百姓们起身,扑打几下身上的尘土,带上货物继续赶路。
又行了十来里地,长长的队伍终于到达了重兵把守的栖霞关。
周桥拿着大安王朝的户书,报上与户书一致的王山这个名字,顺利地随着人流过了栖霞关的隘口,很快便到前方三里地外的互市。
他在入口守卫那边交了五文钱的互市税,挑着担子走入互市,融入了热火朝天地进行买卖交易的人群之中。
他一边叫卖、一边在互市之中穿行,慢慢向互市另一入口处移动。
现在是辰时初,互市刚开始。
他只要待到下午未时末、互市结束时,便可混在西昌国的小商小贩与采买物什的西昌国百姓中进入长风关。
长风关,西昌国的边关隘口。
它与大安王朝的栖霞关相对。
二者之间相距约有十里地。
而互市,便设在这二者之间。
栖霞关这边派出的守卫管理大安王朝这边的商贩与百姓,长风关那边派出的守卫兵负责管理西昌国的商贩与百姓。
两边人可以和平交易,但不可以产生冲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