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三章京兆杜畿(第1页)

张虞、钟繇二人从雒阳西行,准备前往关中赴任。

因二人是京兆尹的治下县令,故二人需先至长安,拜见京兆尹守常洽,而后再前往本县任职。

但雒阳与长安之间看似很近,二者之间实则拥有九百多里的距离,张、钟二人为了赶路,几乎是日夜赶路,唯有驿站时才会歇息。

五月,经渑池、陕县、弘农诸县,二人进入关西地界。

在过潼关时,张虞好生瞧了几眼潼关布防,深感潼关险峻,非寻常关隘所能比。

或许是因临近黄河,见黄河汹涌之水拍打河岸,而潼关又这般凶险。

张虞见景而抒怀情感,谓左右众人,说道“关中怀四塞之险,天下乱时,固守关中,积蓄兵粮,挥兵东出,此是为秦汉之所以平天下之策。”

张虞虽未挑明自己的想法,但如此言语却也引起了钟繇惊异。

毕竟正常人哪里会想割据叛乱之事,除非本人也是野心家。

惊异归惊异,但钟繇并未多想,全当张虞喜好兵事之语。

过了潼关,则就进入京兆尹界,首经之县便是郑县。

郑县作为自己管理的县邑,为了考察郑县的民生情况,张虞稍微放慢了些脚步。

经张虞与钟繇观察,因叛军杀入三辅之故,县内外部流民多了些,加上长期无县令主持之故,秩序有所混乱。

看来张虞的上任之初,便需尽快解决治安与流民问题。

五月四日,张、钟二人终至长安。

相较雒阳的繁荣而言,今时的长安凋敝不少,城中人口数万,与二十余万人的雒阳根本无法相比。

且因战事之故,长安城愈发冷清了些。

在侍从的通传下,张虞、钟繇二人得以拜见尹守常洽。

堂内,常洽对张、钟二人的上任,颇是欢迎。

“下官张虞,张济安,拜见常府君!”

“下官钟繇,钟元常,拜见府君!”

常洽邀请二人坐下,笑道“阳陵、郑县二邑政务长期无人料理,令我不得不派遣郡功曹下县代理政事。

今朝廷派遣二位至此,当解我燃眉之急!”

带有蜀音的言语,说明了尹守常洽来自蜀地,而蜀地中能出两千石大员的常氏家族,唯有蜀郡常氏。

而历史上撰写《华阳国志》的常璩,便是出自蜀郡常氏。

顿了顿,常洽语气温和,问道“济安之名,某略有耳闻。

可是汝南黄巾乱时,率骑兵南下平乱,救汝南太守赵君彦信之人?”

张虞努力辨听常洽带口音的雅言,得见常洽知道自己事迹,顿感惊讶不已,说道“仆受王豫州之命南下,与赵君同击黄巾,不敢言救赵公。”

说着,张虞疑惑道“不知府君如何得知下官微名?”

汝南平黄巾之事,在黄巾之乱里谈不上多么出彩,仅是一场小范围战役,根本不值常洽铭记。

除非在那场战斗里有常洽所在意的人,莫非赵谦和常洽是亲友关系?

常洽笑了笑,说道“我与赵彦信有姻亲关系,我长女嫁与其长子为妻。

赵彦信与我书信时,曾提及济安之名,今方有此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楚玉心里苦啊,人家穿越就是簪缨世族,富贵之家,高床软枕。她穿越到一个被卖到乡下的小姑娘身上,家徒四壁。想法设法的寻找回家之路,却是波折不断此文没有男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穿越北宋之小人物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重生追妻为上

重生追妻为上

情若自控,要心何用重生而来的百里奈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永远的守在南宫梦拾的身边,不论祸福旦夕皆不能阻。...

孑梦

孑梦

身处于无尽的梦魇之中。孤单的梦境,只剩下自己的梦境。...

禁区之狐

禁区之狐

胡莱先生,当今足坛像您这样只会进球的前锋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但尽管如此,您还是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请问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在一个冬日的午后,胡莱向来自全世界的记者们展示他刚刚获得的至高荣誉,有记者向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面对记者们投来的目光,胡莱的思绪却回到了中学时的那个下午,他孤独的站在球场旁边看其他同学踢比赛,他们不让他上场,觉得他是来捣乱的。他还想到了教练板着脸对他说的话胡莱,如果你不能付出十倍于别人的努力,你的天赋就只是毫无价值的石头而已。以及一个不屑的声音现代足球对中锋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你只会射门有什么用呢?最后他的思绪定格于那时,夜幕已在东方的天空中若隐若现,在周边长满了荒草的废弃空地中央,有个女孩子很认真地对他说胡莱,你其实是有天赋的,而且是很厉害的天赋!因为你知道球门在哪里!胡莱盯着女孩子的眼睛,从那双眼眸中看到了身后的夕阳。阳光映在瞳孔中,流动着,燃烧着,凝成一道光环,仿佛要把自己也融化在这光芒中一样。收回思绪的胡莱重新回到了这个暖和的冬日午后,面对兴致勃勃的记者们,他微微一笑因为我知道,球门就在那里。...

伯府庶女要翻天

伯府庶女要翻天

别人穿越带个仓库,婉仪穿越带个空间。别人的空间灵泉,灵丹一大堆。婉仪的空间却是一望无垠的黄沙,连个水滴的影子都没有难道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卖沙子看着那个总想取代自己,成为伯府嫡女的重生庶姐,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