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着聚在自己身边的大臣们说道。
他可没忘记之前说的“借唐朝讽喻明朝”
,就是不知道大唐什么时候出了类似的问题?
【汤显祖入仕时期曾提出过为官“四香戒”
:“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
常奉四香戒,于世得安乐”
。
以及为官“三宜”
:“眼宜大,骨宜劲,心宜平。”
然而,现实中政以贿成的官场风气,一味钻营的朝廷臣子,都让汤显祖“为屡上春官所消”
。
所以他创作出“四戒”
都不曾戒除、“三宜”
也都不遵守的卢生,让他扶摇直上,又让他的所求所想皆化为泡影,借以表达对晚明官场现实的讽刺。
说实话,你明后期的官场真的不忍直视,这样看来“明实亡于万历”
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哈?不过你明说法还挺多的,什么明实亡于嘉靖啊、明实亡于天启啊……应有尽有,喜欢哪种说法自己挑吧。
嗯?为什么没有明实亡于崇祯?那当然是因为明确确实实亡在崇祯了啊,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不需要强调。
再插句题外话,主播我是明实亡于堡宗派,但这里不是堡宗专场,我就不过多展开了。
】
-
明·万历时期
明实亡于万历!
这什么惊天言?
朱翊钧如遭雷击,被后世人这样定义可不是件好事。
宫中的皇帝还在怀疑人生,外面的百姓和心系家国的有识之士却都暂时松了一口气。
既然后面还有天启和崇祯,那就说明还没危急到马上要亡国的地步,一切还来得及。
-
明·天启时期
“明实亡于天启……”
朱由校抹了把脸,目光深邃复杂。
-
明·嘉靖时期
正在和大臣们掰头生父尊号问题的朱厚熜:?
你再说一遍,明实亡于什么?
周围众人都沉默了。
-
明·崇祯时期
真·亡国之君朱由检: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死了。
冯梦龙:陛下先别着急心死,现在还是崇祯元年,我们还能再抢救一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