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军见打不到董卓了,干脆打一打自己人,结果大家各立山头,中原一片愁云惨淡,哀鸿遍野。
汉朝这座四百余年的大厦日薄西山,即将土崩瓦解。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机会二字!
公孙度就很会捕捉机会,他刘家的垄断企业眼看就要倒闭了,也许到了自己开店的时候了!
周边的邻居里,公孙度觉得高句丽像是个好欺负的,决定柿子先捡软的捏,于是“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
,渐渐在辽东地界站稳了脚跟。
同是打乌桓(乌丸),曹操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观沧海》,在小说中添了一抹诗意,公孙度却默默无闻,笔者不禁要为他鸣不平。
曹操在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
,借着朝廷的名头封公孙度为“武威将军”
,“永宁乡侯”
。
公孙度自己打下的天下,已经自封为“辽东侯”
了。
这时曹操还没把中原的对手解决,袁绍在头顶虎视眈眈,背后还有西凉的马家,公孙度觉得爵位还是自己封自己比较方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请大家收藏:(91919191)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更新度。
拿破仑自己给自己戴上皇冠,公孙度则自己给自己扣了顶王的帽子,虽然他一生并未称王,但是身为土皇帝的他还是拒绝了曹操的“美意”
,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建安九年,公元2o4年,公孙度去世,长子公孙康袭位。
此时袁绍已死,公孙康杀了兵败来归的袁绍的两个儿子,把级送给了曹操,曹操因此封他为“襄平候”
。
高句丽势力多次袭扰辽东,招降纳叛,同鲜卑部落一起构成了对公孙氏政权的威胁。
建安年间,公孙康出兵征讨高句丽,攻破都城,焚烧聚落。
高句丽的一位王子和其部下率领三万多人投降了公孙康,被安置在浑江流域,这里是高句丽和后来女真族的源地之一。
我们现,公孙氏政权经营辽东,为边疆的巩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很大贡献,历史影响力要大于刘表、刘璋、张鲁等人。
但要知道,此时公孙氏的邻居,是被视为“东夷”
的高句丽和鲜卑。
在传统“夷夏之防”
的叙事体系下,自然无法被史学家和罗贯中等小说作者所重视。
以侄废叔,鼠两端
公孙康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还很年幼,于是公孙康的弟弟,公孙度的第二子公孙恭继承了哥哥的位置。
后来曹丕继位,封他为“平郭侯”
。
公孙恭这个叔叔,身体不太好,还患有一些男性特有的疾病,一直没有子嗣。
于是他的侄子蠢蠢欲动,觊觎叔叔的爵位。
此时公孙康的两个儿子中,大哥公孙晃在曹魏做官,弟弟公孙渊大搞阴谋诡计,囚禁了叔叔,夺取了辽东地区的统治权。
公孙渊觉得自己是个外交家,于是在魏吴之间做起了墙头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