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49章 秦始皇巡游与刻石(第3页)

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

反映出秦始皇一方面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借神仙传说来进一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之罘刻石的书法风格与之前的刻石大体相同,以篆书为主,但其在文字的镌刻工艺上可能略有差异,为研究秦代石刻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进行了第四次巡游,此次巡游的方向是北方。

秦始皇的队伍从咸阳出,向北渡过黄河,进入今山西、河北等地。

秦始皇来到碣石(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碣石地处渤海之滨,是当时重要的地理标志。

秦始皇登上碣石,极目远眺,大海的浩渺无垠与北方大地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

在碣石,秦始皇刻石记功。

碣石刻石的内容与其他刻石有所不同,它除了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与治理之功外,还着重记载了秦始皇对北方边境形势的关注以及他为巩固北方边防所采取的措施。

刻石中提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着仪矩。”

这里体现了秦始皇统一后对国内城防设施的调整,拆除了原六国之间的城郭壁垒,疏通河道,消除了各地的险阻,以促进国内的交通与交流。

同时,对于北方边境,秦始皇也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他在刻石中表达了对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警惕,以及为抵御外敌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部署与建设。

碣石刻石的书法风格依然保持着秦篆的特色,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刻石在长期的自然风化与历史变迁中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现存的拓片与文字记录已不完整,这也为研究碣石刻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o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巡游,也是最后一次巡游。

这次巡游的路线较为复杂,秦始皇从咸阳出,先向南行至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在云梦泽,秦始皇遥祭了虞舜。

之后,秦始皇沿长江东下,经过丹阳,到达钱塘。

由于钱塘江潮水汹涌,秦始皇的队伍在此停留了一段时间,后绕道渡过钱塘江,继续前往会稽山。

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秦始皇登上会稽山,在这里举行了祭祀大禹的活动。

大禹在古代传说中是治水英雄,对华夏文明的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秦始皇祭祀大禹,一方面是对古代贤君的敬重,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东南地区的民众展示他对华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延续。

在会稽山,秦始皇刻石。

会稽刻石的内容与其他刻石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

它在歌颂秦始皇统一功绩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