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明日未必做不出诗,但他几年没正经上学了,怎么比得上黛玉自小是大儒教导,如今还在读书,学做文章?迎春三个虽也还跟甄四姑太太上学,课业早都放松了,在学里不过每日读些闲书,练字作画、下棋弹琴,修身养性,将来出门见人不至丢脸罢
了。
林黛玉答应了外祖母。
当夜和甄姐姐躺在床上,她有些领悟:“原来太太和我说的话,是为这个。”
“是为什么?”
甄英莲问。
“明日作诗颂圣,各人的诗文必会呈上御前。
若无太太的叮嘱,或许我一心软,就替宝二哥做一,写他的名字了。”
林黛玉轻声说。
毕竟她只是这里的外孙女,她诗词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圣人对荣国府的看法。
只有贤德妃的亲弟弟令圣意欢喜,才对贾家有用。
可既有太太的话,她便在想,她凭什么要把自己的文章拱手让人?
宝二哥和谢四叔一样是男子,想为家中争光,想建功立业,这世上有的是机会,她却或许再难遇到能将诗词文章直接送至御前的良机了。
或许圣人不喜欢她的诗,或许圣人看过便忘了,但她要自己试过才不后悔!
“他读书不成,做不出好的,是他自己不中用。”
甄英莲说,“你的就是你的,别给他。”
她不如黛玉妹妹聪慧,还不懂圣心、朝政、时局这些复杂艰深的话。
她也才读了两年书,还不及黛玉妹妹六岁时会得多。
但她日日看着黛玉妹妹苦学,已经看了足足七百多日。
有天分又勤勉苦学的人,为什么要为一日都不肯上学的人铺路?
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不给?”
甄英莲向她确认。
“自然不给!”
林黛玉坚定地说。
-
五更即起,按品大妆,贾母率内眷晚辈在荣府正门外,贾敬、贾赦、贾政等在西街门外恭候。
[注1]
从天黑等到天明,犹未见宫中来人,贾母等正心焦,太监来说:“娘娘只怕戌初才起身。”
众人只得再回府中等待。
姑娘们年幼,吹了半日冷风,且回自己房中歇息。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并宁国府里尤氏、秦氏婆媳,并族中几个媳妇,还在荣庆堂服侍老太太和族中的老太太们。
[注2]
贾母推累,单独叫了王夫人进内室叮嘱。
婆媳三十一年,两人还算和睦了三十年,偏在最后闹翻了脸。
一个顾着面前是婆母,不能不敬,一个顾着娘娘的体面和与王家的亲戚情分,虽然独处,倒也没吵起来。
“不管怎样,今天你要有分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