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大也大,共产党,这可是当局的死对头,他们正在清剿。
对于其他任何人,任何单位,这都是趋之若鹜的名字。
如果他在海安城呆不下去了,那他就去延安,去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放开手脚地干上一场。
心中有了目标,也就无所畏惧了。
黄子鸽见杨华心事重重地低下头,觉得这个二十五六的青年,此时是这样的沉着,平时那有说有笑,开朗活泼的性格一下子没了踪影。
她给他倒了杯茶放在他的跟前,杨华这时仰起脸对着黄子鸽说了声“谢谢”
。
“还在想着这件事呢!”
黄子鸽首先打开了话匣子。
“校长,真的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杨华忏悔地说。
“你跟童恩民是北大的同学?”
黄子鸽问。
“是的,他老家是东北的,我是嘉义的,就叫他跟我一起来了。”
杨华回答。
“你们来学校也有几年了。”
黄子鸽说。
杨华这时看着黄子鸽,他猜想着,校子是否连童恩民也一起开除吗?想到这里,心里不由有点激动。
“校长,你开除我就行了,跟童恩民没有关系。
虽然我们是同学,也有一些相同的观点,但他没做错什么吧,他看的书都是文艺类的,可没有违禁的书。”
杨华说到这里有些激动,止不住地继续说:
“他可是无家可归了。
你也知道,东北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他唯一的亲人是一个妹妹,也不知去向,是死是活杳无音讯。
他打听了多少年了,都痛苦了多少年了。
他都把学校当成家了,你要是开除他,让他怎么办?”
杨华心里涌起了一股内疚,总感觉到是自己连累了童恩民。
私下他跟童恩民也曾经探讨过,童恩民没有去延安的打算,用童恩民的话说,要想参加共产党,在哪里不行呢!
可是他们又到哪里去寻找共产党的组织,海安城里有吗?凭他们又怎么能联系得上,再一个人家又是否要他们?现在倒好,他们都要被开除,前路茫茫,何处落脚!
他杨华倒好,一走延安了事,而童恩民呢,何去何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