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可能,他都会尝试去营救。
但他的任务难度太高了,能活下来代表着他本人的强大实力。
在他自己活下来的同时还要保护那些或是脑子不够,或是实力不足的底层人员,对当时的琴酒来说确实有些超纲了。
自我要求很高的琴酒自然不满意那样的结果。
所以在意识到仁王的实力比大部分底层人员都强后,他就喜欢点仁王的名字。
组织的TopKiller这两年成为了组织叛徒的噩梦,是组织的清道夫。
但十二年前的琴酒还只是个纯粹的杀手,还没有现在这样精湛的指挥技术,也还没有被安排太多处理内部叛徒的任务。
甚至,出于他本人的责任心,他是同批杀手中很不错的队友。
仁王最初加入组织的理由,只是很简单的“复仇”
,要放在现在的TopKiller眼中,会被本能地怀疑。
但那时候的琴酒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疑。
仁王实力足够,他就愿意和仁王一起出任务。
组织其实是没有固定小组的。
琴酒现在是行动组负责人,所以他可以调动行动组的所有成员配合完成任务。
而他有用得顺手的成员,逐渐就成了颇为固定的行动小组。
其余的行动小组也是类似的,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固定”
,而是相互配合时颇为默契,也很适合一起完成任务,所以经常被安排在一起。
代号成员做任务时本身可以申请配合的成员,由BOSS觉得是否同意。
琴酒遇到合适的任务会要求仁王配合,而仁王也喜欢和琴酒一起完成任务(毕竟他知道琴酒是组织里的重要角色,需要加深“交情”
),逐渐两个人就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固定搭档”
。
中途仁王通过了数次忠诚度测试,也做了许多高难度任务。
有和琴酒一起的,也有和其他人配合的。
他逐渐成长,也按部就班展露自己的锋芒。
和琴酒的配合次数也随之减少。
而当时的行动组负责人伏特加,也开始忌惮他们……
故意刁难的任务,信任危机,反向捕猎。
琴酒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冷笑一声,想起最开始见到仁王时,自己对仁王的评价。
再对比仁王现在的样子。
差别之大说是诈骗都不为过。
那家伙确实适合情报组。
总比神秘主义者要好一些。
琴酒将烟蒂狠狠摁在桌面上,站起身来:“走,伏特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