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起码要有文人雅士参与,文人有,但是永宁县是真的没有雅士。
勉强吃饱肚子的平民百姓们,哪儿有时间去“雅”
啊?
县城就那么几家大户,还有各个村子里的几个富户,就没别人了。
文人好培养,雅士就难了。
所以吴山长才会羡慕府城的人,可以举办文会。
但凡是上了岁数的读书人,知道自己进益无望,多半会羡慕那些闲云野鹤一般的名人雅士。
可惜的是,吴山长也不是什么名人雅士。
最多算是一个山长,他还是县城里的“教谕”
呢。
要不然,他也不会当上这个山长。
所谓的“教谕”
,其实就是负责县学书院,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另设训导数人,也就是那俩先生,他们就是“训导”
,官面上不能叫“先生”
,但实际上,学生们就喊先生。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
县学书院里没有约聘教员,因为没那么多学生要教。
只有三位先生在,人手足够用了。
府学那边也有书院,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学官与诉讼无关,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
自命,就是所谓的“清贵官员”
,也就是清流。
且这样的书院,授课以孔孟学说为主,所以称为“儒学”
,分府、厅、州、县四级,供生员读书,多系官办。
私办的现在都少见了,只有那些大的书院,有本地豪族富商支持,且有办学多年的经验,才会被朝廷承认,比如四大书院,八大族学等等。
教谕是正八品的官职,可惜的是,这个官职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教书育人。
“文会现在离我们太远了,还是先看看年会再说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