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目视遥远天际,说道:“郡主一定不是为了琴曲。”
我微笑道:“不错。
早已耳闻你饱读六经,通晓天文地理,我今天正为向你请教令尊那首‘金陵赋’而来。”
提到“金陵赋”
,
刘璟的脸上已经出现了吃惊的表情,愕然视我,却久久沉默不语。
洪武十六年,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诬告刘基谋占王气之地,图谋不轨,朱元璋随即革掉了刘基的俸禄,命令严加查办。
洪武十八年,身患重病的刘基面对朱元璋的猜忌和政敌丞相胡惟庸的陷害,决意隐退故里。
朱元璋见他去意已决,并不再挽留,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若能为朕推算大明的江山气数,朕便准你告病还乡。
你意下如何?”
刘基利用梅花易数算法,屈指算出明清二朝的兴亡更替,即兴作歌赋一首,是为《金陵赋》。
或许正是这首《金陵赋》彻底断送了刘基的性命。
史载:“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似乎刘基之死是胡惟庸在药中下毒所致,但是刘基通晓医术,胡惟庸决无可能挟医投毒谋害到他。
此事的罪魁祸首,只可能是金銮殿中至尊无上的皇帝朱元璋。
一个功勋卓著的大臣,在生命的终点时刻,想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几天清闲日子,却始终未能如愿。
他能推算出几百年间成千上万人的未来,却唯独算不出他自己的未来。
他的死,拉开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序幕。
刘基、廖永忠、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胡惟庸、蓝玉……一个个足以青史留名的杰出人才逐渐在屠刀之下消失,如果不是朱元璋自己亲手拔除了这些“棘刺”
,导致朱允炆登基之后无人可倚仗,燕王的图谋决不会成功。
刘基神秘死后,《金陵赋》被列为禁书,再没有人敢轻易提起这个名字。
刘璟是最受父亲疼爱的儿子,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对《易经》的研究已出神入化,刘基一定会让他知道《金陵赋》的内容。
朱元璋对刘基的三个儿子却是格外优待,长子承袭了刘基的爵位,年轻的刘璟也官拜三品内阁使。
过了良久,刘璟才道:“皇上早有旨意,擅传此文有杀头之罪。
郡主是皇家金枝玉叶,却为何对它如此感兴趣?”
我无限诚恳,视他说道:“我向来十分敬重令尊的渊博学问,曾于梦中得见《金陵赋》,所以有疑问请教你。”
刘璟难以置信,道:“《金陵赋》已被深锁于皇宫之内,知者寥寥可数。
郡主怎会如此巧合在梦中得见?”
我见他不信,微微一笑,轻声念出赋中几句话:“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你如果还要听,我可以全部背一遍给你听。”
这首《金陵赋》,我还记得很清楚,起初几句正是:“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南方终灭北方兴”
,意指北方的藩王会灭掉南方的藩王,朱棣后来迁都北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