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站起来,手扶桌子沿道:“镇上的哪一边?”
四九将手一指道:“东北角啊!这里有个小地名,叫清道源九龙墟。”
(注:清康熙《鄞县志》,梁死,叮嘱家人葬清道源九龙墟。
现在九龙墟,有冢有庙。
)
祝英台道:“九龙墟,是不是靠甬江的地方呢?”
四九道:“正是。
墓地西北两边,都通甬江,我们在坟地里说话,船上人都听见。”
祝英台坐下道:“我知道了。
还有什么话没有?”
四九道:“我家老相公,也去了坟地,看见安葬好了,带了家里人回了家,就命我大转弯地来到府上,向二相公报告一声。”
祝英台把四九的话,凝神想了一想,便道:“好!我已经十分明白。
跟银心去用饭,饭后,回家去吧。”
四九告辞下楼。
祝英台走到楼边,推窗东望,只见白云四起,绿树低垂,那梁相公坟地,就在那里。
她心想,他打开墓道大门,等人来敲打,他等着谁呢?祝英台静静的想。
会心楼上也没人来打搅,让她想吧。
这是夏天,日子很长,滕氏想到祝英台轻易不大出来,心想她除了看书,还作些什么?听说,总是靠窗闲望。
秋天一到,马家恐怕就要娶他儿媳,倒要看看作了预备没有?于是带了小菊儿向会心楼上来。
只见祝英台没作女红,也没读书,一人静悄悄地推开窗子四野呆望。
滕氏道:“你这样野望,望什么东西?”
祝英台这才晓得母亲上楼来了,因道:“母亲来了,没有什么可望的呀!我因为天气炎热,心里烦躁,推开窗子来,凉快凉快。”
滕氏也靠近窗户坐下,向四处望望,真是太阳白光下照,暑气上升,人都藏在家里。
便道:“天气炎热,你不看书也罢了。
也当习点女红。”
祝英台道:“习女红吗?也怕热呀。”
说着她嘻嘻地笑了。
将衣服牵扯了一下道:“我的手工都够了。”
滕氏道:“我知道你的心事,总是纪念三年同砚的梁山伯。
可是两个月以来,梁山伯作古了,你要去祭奠他,也让你去祭奠了,你应该丢了他才是。”
祝英台还没有坐着,人斜靠了窗台,便道:“不能吧?他虽然死了,然而他的砚友,还没有死,山高水长,永远着绵长的呢。”
滕氏看她还没有落座,就向站在身后的菊儿道:“你搬个椅子,让你小姐坐,我们有话细谈呢。”
菊儿就过去把胡床拖过来,放在祝英台身后,轻轻拍了道:“小姐,请坐呀!”
祝英台看了一看,向菊儿点点头,她依然没有坐下。
菊儿也靠了窗户站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