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第2页)

辛敞:曹爽手下的参军,在辛宪英的劝说下,坚守职责,与鲁芝一起斩关夺门而出。

辛宪英:辛敞的姐姐,有识人之明,看出司马懿只是想杀曹爽,劝弟弟坚守职责。

桓范:足智多谋,被称为“智囊”

,曾劝曹爽不要投降,但曹爽未听其言。

姜维:蜀汉将领,在夏侯霸投降后,趁机伐魏,但在牛头山兵败。

夏侯霸:曹魏宗室,夏侯渊之子,因司马懿诛杀曹爽,被迫投降蜀汉。

经典诗句:“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此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大业未竟的感慨,也体现出当时局势的动荡和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经典典故:

洛水背誓: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向曹爽表示只是削其兵权,别无他意,但最终却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这一典故成为了后人指责司马懿违背誓言、阴险狡诈的例子。

夏侯令女守节:曹爽从弟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早寡无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

曹爽被诛后,其父又想让她改嫁,她又断去其鼻,以表守节之志。

后人称赞她“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

指导思想:

从政治角度看,这一回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在三国乱世,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政权不择手段,司马懿通过政变夺取权力,曹爽因自身的骄纵和无能而失败,反映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的政治现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请大家收藏:(91919191)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更新度。

从人物塑造角度看,突出了忠义与奸邪的对立。

辛敞、辛宪英等人坚守职责、忠于君主,被视为忠义之士;而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等人,则被刻画为奸邪之辈。

这种对比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精神的推崇。

从历史展的角度看,这一回预示了曹魏政权的衰落和司马氏家族的崛起。

司马氏逐渐掌握曹魏政权,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反映了历史的展趋势和朝代的更替。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1o7回解析》

《三国演义》第1o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这一回目所展现的情节波澜壮阔,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而运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这一回目,更能揭示出其中隐藏的奥秘与深意。

在这一回中,司马懿的崛起与掌权,标志着曹魏政权的重大转折。

司马懿以其深谋远虑和隐忍策略,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与周易中的“潜龙勿用”

有着相似之处。

在事物展的初期,需要潜藏力量,等待时机,司马懿正是在等待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一举夺权。

曹爽作为曹魏宗室,本应肩负起守护政权的重任,然而他却因骄纵自大、胸无大志而失去了权力。

这体现了周易中“亢龙有悔”

的道理。

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如果过于自负,不懂得收敛和自省,就容易走向失败和悔恨。

曹爽的失败,正是他过度放纵自我的结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