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虽然说得都是好话,但立刻点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家世太好,嫁过去娘家能帮得上的不多,容易被欺负了;另一个却是将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转为兄妹之情。
前者是重点,后者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只是敏君想的,孟氏略微考虑一会,却觉得并没有大碍。
这锦乡侯虽是门第儿高,但徐家也不差太多,只是官场上比不得罢了,若细细分说家世,还是徐家百年积存更厚重些。
再者,女子不论加入高门还是低户,顶顶重要的是自己相公的宠爱喜欢,婆婆那里,若是相公硬的起腰杆,这婆婆还能如何?总归是面子情上的事情。
想着这些,孟氏心里头便有了数。
只是敏君、苏瑾都还小着呢,她也不好的多说什么,只是笑了一笑,就让敏君将早间针黹的伙计拿过来与她瞧一瞧:“两厢和睦便好。
咱们家虽然不想高攀,可也不能轻易得罪了人。
这为人处世可是一门极精细的学问,非到必要的时候,能不得罪人,尽量和睦相处方才是正道。
早间那吴三娘教了你什么?你觉得她可还好?若是觉得好,我便定下她来教你,若是觉得不大好,我重头与你寻一个。”
“这吴三娘极好,娘不必寻旁的人了。
您瞧瞧,这是我早间做得一个荷包,只是针线活计不大好,便只能挖空了心思寻些布缝上去,这样瞧着才有了一点样子。”
敏君看着孟氏不再说苏瑾的话,也当自己想的多了,便放下那件事,自己去寻了荷包出来,递与孟氏:“您且瞧瞧,可还有能入眼?”
孟氏将这荷包细细看了一通,倒觉得心思不俗,再仔仔细细打量了针线,真真是疏密不一,粗短各有,当下便放下来笑着道:“这心思是有的,可针线上头还嫩着呢。
瞧瞧这针线,疏密粗短竟不打成个样子。
有的地方哪怕能放下一个西瓜,有的地方却是连一粒米都塞不下去。
只不过,这针线上头原是细细慢慢地一日日磨出来的,你第一次动手,倒也怪不得什么。”
话是这么说着,但孟氏心里头还是有些得意的:俗语道,灵秀天成,这荷包虽瞧着有些古怪,但细细斟酌却还透着些古拙的意趣,显得新巧。
哪家的姑娘头一次能做出这个来?大抵都是四不像的,或是透着匠气,比这个却是远不如了。
“瞧娘说的,这荷包还不过巴掌大,那里就能放下西瓜了。”
敏君笑着嗔怪了一句,心里明白孟氏大抵还是满意,便又凑上来笑着道:“放心,待得小弟弟出来,我必定能做一身小衣裳与他。”
“你有这个心,娘也知足了。”
孟氏看着敏君,想着这女儿课业上争气,董先生尽是说好话的,这针线女红上头也是争气的,脸上的笑容越发得浓了:“往日里,都是娘不争气,总使得你吃亏受苦,从今以后,娘加倍补偿与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