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卬虽得礼遇,但常自郁郁,不肯轻与人结交。
公孙衍在魏时,亦曾与魏卬是旧识,也因此两人有些往来,如今见他神情郁郁,也不禁劝道:“公子有古君子之风,奈何季世多伪。
胜败乃兵家常事。
以公子之才德,岂可甘于林泉之下,多年来秦王一直想请公子入朝辅政,公子却不曾答应,实是可惜”
魏卬摇头道:“我多年来已经惯于闲云野鹤,不堪驱使,不过于你们这些旧友往来而已。
前日樗里子来与我说起,似乎你在朝政的意见上与秦王有所分岐,可是为何”
说到这里,素来淡漠的神情,倒也有了一丝关心。
唯其少见,更觉珍贵。
公孙衍心中亦是触动,不禁也将素日不肯对人言的心事说了出来:“唉,秦王以国士相待,我当以国士相报。
可惜我无能,与秦王之间,始终未能达到先孝公与商君这样的举国相托,生死相依的默契。
唉”
魏卬安慰道:“如管仲遇齐恒公,这种际遇岂是天下人人可得”
两人又互饮一杯,半晌无语。
魏卬忽道:“有一件事我想请教犀首”
公孙衍昔在魏国任犀首一职,魏国旧人常以此相称,魏卬虽身在秦国,却始终心向魏国,自不肯称呼他在秦国的官职之名大良造。
更何况这大良造一职,原为秦孝公为商鞅而设,更是令他不喜。
公孙衍便应道:“何事”
魏卬问:“犀首以为张仪此人如何”
公孙衍不屑地道:“小人也。
此人在楚国,便以偷盗之名被昭阳逐出,到了秦国又妄图贩卖他的连横之说。
哼,列国争战,从来看的就是实力,只有确确实实一场场的胜仗打下去,才能屹立于群雄之上,徒有口舌之说而无实力,徒为人笑罢了”
魏卬劝说:“犀首不可过于轻视张仪,此人能得秦王看重,必是有其才干,你的性格也要稍作收敛。
时移势更,当日秦国贫弱,秦孝公将国政尽付商鞅,那是以国运为赌注,不得不然。
如今秦国已然不弱于列国,甚至以其强横的态度,有企图超越列国的势态,而我观秦王驷之为人,并不似孝公厚道,他曾借公子虔之手对付商鞅,回头又收拾了公子虔等人,实非君子心肠。
犀首,你毕竟是为人臣子,这君臣之间相处的分寸,不可轻忽。”
公孙衍哼了一声:“君行令,臣行意,公孙衍离魏入秦,为的是贯我之意,行我之政,若君王能合则两利,若是君臣志不同、道不合,我又何必勉强自己再留在秦国。”
魏卬长叹一声道:“你这性子,要改啊”
公孙衍不以为意地呵呵一笑:“这把年纪了,改不了啦”
魏卬不语,只一杯杯相劝,两人说些魏国旧事,推杯换盏。
夕阳余辉斜照高台,映着台下一片黄紫色的菊花更显灿烂。
这一片繁花暗藏下的杀机,却时隐时现。
未完待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