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长准备打电话问问娄夜,如果没有找到配乐的人,他就把沈浪推荐过去。
还有王晓帅,他那部《冬春的日子》估计也需要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配乐师。
6学长觉得沈浪正合适。
便宜,活好!
虽然《冬春的日子》剧组比《长大成人》还要穷。
具体穷到什么程度?
说起来更磕碜,全片只有五万块投资,拍片用的是35黑白胶卷。
不管怎样,先用上再说,大不了回头多给沈浪拉点活。
‘沈浪应该不会介意吧?’
此刻,如果沈浪知道6学长的内心活动,他一定会说一句。
我谢谢你啊!
找的都是啥活啊,全是禁片导演。
酒足饭饱,6学长又将沈浪拉进了燕京电视台的录音棚,来了一出‘鸠占鹊巢’。
借郑均的棚,把那段配乐搞出来。
毕竟,他给沈浪‘拉活’,肯定不能口空白牙吧?
总得先看看货!
就像品茶之前,得先看看照片。
看看成色好不好。
得知6学长要主动给自己拉活,沈浪干劲十足。
这人不错,能处。
知道挥主动能动性。
录音的时候,沈浪还想着,6学长会不会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活给他拉来?
虽然他不知道6学长跟江文熟不熟,但9o年代初的电影圈就那么大,应该有机会搭上线吧?
再不行,他抽个空,出点血,把那《太阳照常升起》给干出来。
有《太阳照常升起》,他就不信,还能钓不来江文?
这一波啊,它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花了三个小时,沈浪在中唱录音师万小圆的配合下,将《面会菜》给录了出来。
万小圆是郑均新专辑的录音师,下午正好过来谈事情,于是,他就被拉了壮丁。
这一版《面会菜》跟原版不太一样,因为六弦月琴属于客制化(专门定制),就现在这条件,想买都买不到。
用民谣吉他也是一样,反正都是六弦。
大差不离。
“哥们,厉害啊。”
听完录制好的成品,万小圆竖起大拇指。
“这曲子,有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