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进入组织时是有选择机会的。
这个年代孤儿很多,美国人也暗地里对组织有投资,组织更有从更古老时代传下来的贵族家训练家仆和死士的训练方法,乌丸家在战后体量上升,在国内的地位很高,旗下本身也投资了不少孤儿院,并不会强求孤儿加入。
投资孤儿是要花费成本的,选中的孤儿培养过后成为代号成员的可能性更高,也更受信任。
并不是被家庭收养,而是被“企业”
收养,这是直接摆在孩子们面前的选择。
孤儿院中有性格懦弱的孩子拒绝了,而琴酒主动同意了。
这是第一次选择。
第二次选择,则是进入组织之后。
组织明面上的产业有很多,有读书天分的会被送去深造,能成为研究员的也会给予相应的机会。
琴酒什么都没选。
他身体素质是那群孤儿里的佼佼者,不至于沦落到什么都不行只能被送去做人体实验的程度。
他甚至还很聪明,孤儿院给予的基础文化课程,他都能拿到不错的成绩,因成长经历天然懂得几个国家的语言。
但他想当杀手。
他要枪,要刀,要武力,要鲜血。
他习惯了强大才能获得一切的世界观,也并不觉得充斥着黑暗和血腥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他是天生的杀手和狂徒。
杀手训练营的教官中有雇佣兵也有叛变的特工,他们对琴酒的评价很有意思:如果在幸福美满的家庭长大,琴酒或许也会进入什么执法机构,西方国家的那种合法暴力机构,或者成为什么犯罪顾问。
“这有什么假设的意义吗?”
当时的琴酒很不解,“我不需要家人。”
他也并不认为自己真正没有家人。
战场固然是残酷的,但战场上存在的情感也是可贵的。
战友之间的信任,还有在那样残酷的地方所展露出来的可贵的温情,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天然情感匮乏。
曾经他也有过选择“光明世界”
的机会,是他自己放弃的。
是他自己选择拥抱黑暗。
不过因为当时训练营教官对琴酒的评价,组织BOSS确实考虑过把琴酒送去当特工,反向卧底国家机构。
但后来发现,琴酒太突出了,不管是外貌还是气质都绝对不是一个合格卧底应该拥有的。
是杀手训练营出来的首席新人杀手,最开始获得的任务难度就比其他人要高。
在遇到仁王之前,琴酒配合底层人员时,底层人员的损耗率颇高。
这并不是琴酒的问题。
战场留下来的习惯,琴酒并不会直接放弃队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