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恪,则是面色冷峻,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传令下去,”
李恪的声音在皇城上空回荡,“皇城陪戎校尉立即带兵出城,将所有在皇城外斗殴的士子全部控制起来!
同时,传朝廷旨意,凡参与此次斗殴者,无论出身豪门还是寒门,一律禁考一年!”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士子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甘。
然而,李恪的决定却如同铁律一般,不容置疑。
他深知,科举考试乃是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而这些年轻士子,却因一己私怨而置国家大计于不顾,实属大不敬。
“殿下英明!”
杜如晦率先站了出来,他高声附和道,“这些年轻士子,确实需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他们不仅玷污了科举的圣洁,更将朝堂之上的风气带向了歪路。
殿下此举,实乃明智之选!”
高季辅等人也纷纷附和,他们一致认为,这些年轻士子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谨慎行事。
然而,就在此时,李恪的目光却突然变得柔和起来。
他望着那些被押解而去的士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他知道,这些年轻士子虽然犯了错,但他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在惩罚之余,他也必须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传旨下去,”
李恪再次开口,“陇右官府正缺夫子,朝廷将给予这些士子一定的补贴,让他们前往乡野之地教书育人。
为期两年,期满后再行考核。
若他们能够痛改前非、勤勉教学,将来再考科举时,朕将优先考虑其入仕之事。”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士子们纷纷跪倒在地,感激涕零。
他们知道,这是李恪给予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是他们重新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殿下仁德!”
王玮率先站了出来,他高声赞道,“殿下此举,不仅惩罚了犯错之人,更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如此仁德之君,实乃我大唐之幸!”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李恪此举虽然看似严厉,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些年轻士子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一错再错。
随着李恪的一声令下,这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它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朝堂之上的阴霾和偏见;它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年轻士子们前行的道路和方向。
在皇后寝宫中,长孙无垢听闻此事后,不禁微微一笑。
她喃喃自语道:“这一次,那些人的损失可真是不小啊。”
她深知李恪的智谋和胆略远非一般人所能及;而这一次的事件,更是让他成功地削弱了那些敌对势力的力量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拥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