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也没有客气,他也不是那种太过迂腐的人。
陈修与周文越聊天,越觉得这和他知道的周文不一样啊,难道只是巧合?陈修也只能这么猜了。
不过,即便是巧合,也确实太巧了。
在淞沪,八十七师伤亡惨重,虽说到了南京后部队会有修整,只是,战斗力上反而会减上一些。
从周文的对话中得知,他原本也是一个团下面的一个营,结果他们团都拼光了,这才有了他们独立营。
“周兄会说日语?”
陈修惊讶,难道真是?
“不错!
在中学的时候,我父亲本欲送我去日本留学,然后学过一段时间。
谁料到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来就没有去了。”
周文点点头。
陈修也点头,这一点,让他确定,此人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周文,而真的是巧合。
“陈兄弟留学于日本,对日本的见解应该很独到,不知能不能听一听高论?”
“高论不敢当!”
陈修开口,“只不过,日本很小,最多有我中华一省之地,为岛国,灾害频发,在上个世纪被英美敲开国门,故而进行了明治维新。
不过,维新的并不彻底,导致了日本军(jun)国(guo)主(zhu)义的扩张,内部矛盾无法调和,只得寻求向外扩张的办法。
而且,日本人的教育,以天皇为主,每一个日本公民,都必须能够为天皇献身!
而且,这个时候的日本人,侵我中华的士兵,多为老兵,战斗素质极高,就像刚刚那个中队,不过一百多人,在我们两个营近1000人的围攻下,只丢下了七八十具尸体就退走了。
周兄试想,若是我军受到日本人这样的伏击,是何反应。”
周文点点头,“确实很可怕,我们比不上,但是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人多。”
“所以,鬼子的人口、土地、资源,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因素。”
陈修继续道,然后又与周文讨论了很多。
他也是难得遇到一个类似知己的朋友,越聊,两人越是开心,也越是,惺惺相惜。
……
11月11日,部队抵达了苏州。
11月15日,部队抵达南京。
“陈兄弟,就此别过!
我需要先回去交令了!”
周文对着陈修拱手。
“周兄,别忘记我给你的建议!
尽快将人转移!”
陈修也拱手,南京,是真的守不住。
“好了,你们安安静静的待着,我也去交令了。”
唐虎叮嘱了一些狄封和陈修他们,然后就带着警卫营走了。
这个时候,南京虽然气氛稍稍严肃了一些,但百姓们依旧比较乐观,因为南京是国都,在他们看来,国军是不会让自己的国都沦陷的,否则,与亡国何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