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么多人整齐地用午餐,所以今天的食物非常丰盛。
丰盛到“吃鸡”
的几道菜也出现在餐桌上,乔丹夫人还非常得意地在那里介绍。
“威廉,你得尝尝这个。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皮卡迪利大街上的那家‘吃鸡’,能把人原本不爱吃的鸡做成一道道美味,那老板肯定是个美食家。”
把几道菜都介绍了一遍,也看到她的威廉吃了几口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后,她才继续,“也不知道那幕后的老板是个什么人?有人算了一下,这才短短几个月,他手上起码已经有10万英镑了。”
那什么会员制,完全就是用来敛财的!
知道的人,哪个不羡慕,不嫉妒?要是她现在有10万英镑在手,还需要那么辛苦去德鲁里巷吗?她当然会去,不过是坐到包厢里,作为贵宾中的一员!
“伦敦会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不过是其中一个。
现在大家还觉得新奇,等好奇心都过去了,也就不会这么热闹。”
估计都只算到了10万英镑,却没算进去要把这么多钱拿到手,需要多久。
说的一点都没错,等大家的好奇心都过去了,“吃鸡”
就不会这么热闹。
妮娜藏起来的信件中就说到,已经有人在打听“吃鸡”
的供货商了,所以她才需要见到她。
几年前,拿破仑拿出12000法郎的赏金找人研究密封食物的方法。
一个叫尼古拉斯·阿佩尔的人就趁热将食物装进玻璃瓶里,然后密封住,让里面的食物得以长期保存。
他如愿拿到了赏金,等这个办法传到伦敦的时候,伦敦大大小小的玻璃厂都掀起了一阵模仿热。
为此,本就在打仗的两边更是打起了舆论战。
可惜,玻璃瓶不好运输,在各家玻璃厂前后生产了一批专门的玻璃瓶后才发现,这不是必需品。
因为只有出海的人才需要长期保存食物,陆地上的人更愿意吃到新鲜的食材,根本就不想吃这么麻烦的装在瓶子里的东西。
为此,接下来的时间里有不少伦敦的玻璃厂家赔了本,更有本来就被挤兑赚不到什么钱的小作坊直接破了产。
在“吃鸡”
拢起来不少资金后,索菲亚接手了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家。
暂时作坊里不生产什么,先研究来着。
要想有竞争力,肯定不能还和以前一样,生产些便宜的大众的玻璃制品。
当初就一个瓶装法,大家都纷纷仿造了,现在轮到“吃鸡”
也是一样。
总有人眼红,总有人想要占为己有。
这时候,父亲的女儿这个身份,就算不是合法的,不被大众承认的,也会是索菲亚最后的保障。
当然,这只针对打听背后的人是权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