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叫gsseru0027s(格拉瑟)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也可表现为肺炎、败血症和猝死。
常见于4~8周龄保育猪;发病率可高达40,严重时病死率达50。
1910年由德国学者gsser首次报道,呈全世界分布,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病原学
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
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
菌落形态: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形态:多形态,球状,丝状。
通常可见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美兰染色呈两级浓染。
生长特性:
需要烟酰胺腺瞟吟二核苔酸(nad或v因子);
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
血液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葡萄球菌菌苔“卫星现象”
;
该菌在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因而诊断比较困难。
环境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容易死亡,60c下5~20分钟可被杀死,40c可存活7~10天。
常用消毒药即可将其杀死。
血清型:15种(琼脂扩散试验)
——调查结果显示,血清型4、5和13最为常见,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
型特异性抗原:
——多糖(可能是荚膜或脂多糖(lps)),对热稳定很多分离菌的血清型不可定。
一些分离菌不表达足够多的型特异性抗原,很可能还存在另外一些血清型。
致病因子:
荚膜(健康猪呼吸道分离的大多数hps有荚膜,而从全身获得的分离株没有荚膜,体内传代可形成荚膜,体外传代荚膜则减少。
)、菌毛、外膜蛋白、转铁结合蛋白、神经氨酸酶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