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默然对坐饮茶。
林如海又说:“要说你姑母,真的是在天上都在照看着我们呢。
这回三皇子跑了来,阵仗不小,看他的架势是要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偏生九皇子那边又要咱们硬顶,我倒还好,借着妻丧的名义可以托词不出,那扬州府的知府督抚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谁躲得开这倒霉事?都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前儿我还得到消息说三皇子连着扒了几个官员的乌纱官袍,说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地去’。
唉,道理是这个道理,谁不想为社稷黎民做点事情啊。
问题是知易行难,实际做起来才知道当官不易,尤其难在这左右逢源,两面讨好上。
随便是三皇子还是七皇子都是咱们惹不起的大神。
顺了三皇子的意,要耗费许多银两都还是小事,关键是如此一来,就等于是驳了九皇子、还有他背后的九皇子、吴尚书等人的面子,以后就有的是小鞋穿了。”
胤禛对这个世界里和与他前世的兄弟们似曾相似的几个皇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想的是要是能够早日进京就好了,倒是要会一会这些著名人物。
不过据林如海说三皇子等人是大婚后搬出宫去另住的,六皇子、七皇子等年纪还小呢,现在还在宫内居住,平时难得一见,叫胤禛听了心里有些怅然,又想着反正回金陵去也是左右没事,不如就在扬州多逗留了两天,随便看看三皇子是如何整治扬州的盐商们的。
听了林如海那边的下属们传回来的消息,这三皇子做事情颇为辣手,他应该是在来扬州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知道当地官员为了明哲保身,绝对不会真心赈灾,只会戳一下动一下,要想筹集到一百万两白银不出奇招是不行的。
他一来就摆出办差皇子、钦差大臣的威风,将只是唯唯诺诺听命却拨嘴儿不动的几个显要位置的官员给下了,换上自己的心腹,将募捐一事雷厉风行地铺陈开来。
另外,擒贼先擒王,三皇子将那几个自恃上面有人撑腰的官员拘到衙门里,叫两个老夫子轮换着日以继夜地给他们讲国家大义什么的,实际的用心是切断他们与盐商之间的互通消息。
然后,三皇子又派出一队饥民团团围住那些盐商的家,做出一副饿极了就要将这帮“朱门酒肉臭”
的家伙们撕碎了吃的架势。
分开围困了这帮人十来天,终于有盐商顶不住了,提出认捐和赈济灾民,三皇子马上表示嘉奖,于是剩下的人也呼啦啦地先后表示服软认捐,最后募集的款项居然还超出了一点。
三皇子很满意,还请哭丧着脸大出血的盐商们吃了一顿,又将先前扒下的几名官员的官袍乌纱还了他们,这才旗开得胜,回朝去了。
胤禛心里暗思这三皇子行事倒是凌厉果断,不过细究起来,这事情到底难度不高。
就凭着他皇子的威风,收拾几个地方官员和当地商贾还不是小菜一碟,哪里需要花什么特别的心思?再说还没有遇到什么旗鼓相当的对手掣肘于他,那些什么七皇子之类的还是小孩呢,没有与之分庭抗礼的实力。
光是对地方官员招呼一句“你们顶住”
有什么用?顶是要靠实力和心理素质的,再说七皇子后来也没有后续的动作,算是虎头蛇尾,就叫这三皇子隔绝了和地方上的联系,轻松得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