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就是一幅海外中餐版图和几十年不断变迁的华人移民史。
秦椒草草扫过,发现这位老先生对土豆可谓情有独钟,每家中餐馆都必点炒土豆丝。
“那天,珊妮给我看了一段视频,中华功夫薯条。
我一看,这不就是土豆松吗?功夫菜哇!
必须来尝一尝。”
刘彼得用恳切又充满期待的眼神看过来:“可以吗?”
秦椒笑着点点头:“当然。
不过不在查令街头,我现在就带你们过去。”
她要带刘先生一家去的地方,就是熊猫饭店。
走在河边的石子路上,刘彼得突然停下脚步,面露怀念和迟疑之色:“我可能来过这里……附近是不是有个游泳池?”
秦椒当然不知道,克莉丝居然也是一脸茫然。
倒是刘家孙女迅速搜索,找到答案:“没错,不远处就是圣乔治休闲中心,有个市立游泳池。”
“熟悉的码头,熟悉的船。”
刘彼得挽着孙女,缓缓前行搜寻记忆,“没错,我在这个湖边吃过饭,当时码头对面还没有这么多高楼。”
他说那时候伦敦的中餐馆不多,而且基本是粤菜天下。
“虾饺和烧卖都是十五镑一笼。
那时候我上学靠奖学金,平时刷盘子攒钱朝国内寄,哪敢出来开荤。
后来有人告诉我,泰晤士河北岸有一家四川餐馆,味道巴适,价钱又相因。
五英镑就能吃到肉末很多的麻婆豆腐,还送一大碗米饭!”
“想起来,他家麻婆豆腐那个麻辣鲜香哦!
后来这么多年就一直没吃到更好的。”
他兴致勃勃回忆着,“那家店的招牌也很有意思,我记得是个……”
老人脚步一顿,拐杖深深戳入石缝间的泥土:“熊猫!
就是这个熊猫!”
他仰望墙上的铁艺招牌,嘴巴微张,不胜惊喜。
多年来的风吹日晒,招牌上的熊猫浮雕已经多处斑驳,黑色掉漆,白色发黄,唯有圆滚滚的模样让人绝不会错认。
“熊猫饭店……”
刘彼得喃喃低语,“三十五年,三十五年了,我们居然都还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