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墨小说网

第10章(第2页)

“皆雅言也”

出自第十五章,“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按朱子注,雅,是指经常的意思,也就是指孔子素日说话时常用到《诗经》《尚书》中的句子,常执守《周礼》中的礼仪。

程子注释说,孔子素常之言止于此,性与天道不易学道,应默记其言。

而“叶公”

就出自下一章开头的“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这位叶公本是楚国大夫,名诸梁、字子高,封于叶县,僭称公。

他向子路问孔子之事,子路未回答,后孔子听说,便告诉子路不该不应对,该说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两句实在毫无关联,但截搭题就是这样,毫无关联也要用“钓、挽、渡”

之法,给这两句之间架出桥梁,改出一个有意义的破题。

雅言即常言,破题上半句即扣着“常”

字,将原句中的字眼儿替换一下,就是圣人素常所说的言语……圣人之间有教化之功,就用“圣训”

,“圣训之有常”

而下半题的“叶公”

也要换一个字眼,就用他本身的身份,“楚大夫”

叶公是想知道孔子之事,在破题中不能引用题面以外的原句内容,上半题的“雅言”

正好可以完美的填补上这个答案。

圣人雅言即《诗》《书》《礼》,程子注中言道“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应当对于“默而识”

圣人之言,赵氏注中言当“类记之”

,所以叶公对上半题的“雅言”

应当是记忆,而不能用“得之”

他正梳理思绪,就听方提学说:“我也没工夫看你当面做几篇文章出来,你只做出破题、承题来即可。”

说话间,宋时已经将上下题面捋通,恭恭敬敬地向他借了纸笔,在纸上写下:“明圣训之有常,而楚大夫又可记矣。”

破题既出,承题就好办了。

左不过正破反承,承题中又可以引述题面原句内容,他就把破题中圣人常言《诗》《书》《礼》,楚大夫可以记之的意思翻过来,改写“《诗》《书》《礼》这些雅言之外的圣人不言,楚大夫能记什么呢”

文雅一点,按程子注改一改,“夫雅言而曰皆,则诗书礼之外,圣人固不言也。

彼叶公者,又何以书哉?”

这破题不算多么精妙,却胜在破得快而稳,思路十分老到。

当年不像个幼童,如今这文章也不像个未及冠的少年,至少也是个写了数十年文章的老儒了。

方提学没想到他做截搭题都能这么快,仿若不必思索、信手拈来一般,胸中陡然生出一片爱才之心、考校之兴,顺手又考了一句“不亦悦乎—有朋”

上过中学的朋友都知道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