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顺便过来瞧瞧,竟然真的开播了!
我好幸运!
】
【苏老师是看到那个朴教授的视频了吗?】
【那人真就是整个H国的缩影,一副小人得志的感觉。
】
“关于视频,”
苏方开了口,“我看到了,也感谢这位朴教授的提醒,让我发现昨天的直播还有几处地方讲得不够清楚,所以今晚就再开个直播,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嗯……从哪开始讲起好呢?”
苏方陷入了思索。
【槽多无口。
】
看到弹幕上有人瞬间领会到他的意思,苏方微微扬了扬唇,只是很快就摆正了嘴角,努力保持严肃道:“先来说说文化的产生吧,关于这位朴先生……哦,不,是朴教授所说,文化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这当然不错,但除此之外,政治经济社会生产力,无一不会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影响,这在华夏恐怕是初中生都知道的问题,朴教授作为一名教授,回答的实在太不严谨了,这可是要扣大分的。”
【笑死,这样答题的话我们老师能让我们罚抄十遍。
】
【才十遍?我们都是五十遍起步。
】
【谁有我们惨,我们一百遍!
】
【所以朴教授是不是也该来罚抄一下?】
【大胆!
朴教授可是H国人,H国是万物之源,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狗头)】
“说完文化的形成,再来说说申遗的事,我昨天说申遗不追根溯源,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也能明白申遗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我可没说我不追根溯源。”
苏方往后一靠,双手于胸前交叉,“真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别的爱好,也就喜欢翻翻史书古籍什么的,这位朴教授说他不知道究竟是谁影响的谁,刚好我知道,那我就免费来授一次课吧。”
“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
这是宋朝周密所写《声声慢送王圣与次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唐朝杜甫的《春望》。”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这是三国曹植所书《洛神赋》。”
“古诗中关于簪子的诗句多不胜数,此外,大家想必也都听说过及笄之礼。”
“所谓及笄之礼,就是女子年过十五,若已经许嫁,就需举行笄礼,即把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簪住,已示成年及身有所属,若一直待字闺中,年至二十也可行及笄之礼。
笄,即簪子。
《仪礼》中说道‘冠者礼之始也。
’指的就是及笄之礼,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春秋时期,簪子在华夏就已经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nb-->>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