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实例牵涉另一位北京作家,我也不认识。
他为别人的一本书写了一篇序言,有一位评论者撰文指出,这篇序言中有很多语法错误,口气比较严厉。
严厉当然会产生回应,事情立即变得很不愉快了。
作家的文字中有语法错误,指出来既有利于读者也有利于作家,本来语气严厉一点也不妨,但我稍稍有点惊讶的是,这篇序言我读过,为什么当时没有感到有语法上的障碍?待我带着这个好奇,找到原文和批评文章一一对照,终于明白了真相。
批评者有很好的语法和修辞学方面的造诣,他所指出的语言构成方式确实都可探讨,但其中大多只能说是用语粗疏而不能说是语法错误,而对有些作家来说,用语粗疏可能是故意的。
在书面语言的严谨中加添一点口头语言的随意,有时反而能调节文本的规整语态,走向生动。
当然,这种随意性如果明显地侵凌了语法,还是应该知道收敛和整理才好。
可见,这本是作家和语法学者们协调商量的问题,但经起哄者们一炒作,情况就变得有点怪异。
我从一篇评述这个事件的文章中读到的指向,已成为“作家的文字资格”
、“名人的认错态度”
等等不留余地的恶性事端了,幸好这位作家没有再去理会。
这件事,说到底,仍然是一个技术细节问题,而它一被点燃,就快速地吸引大量视线,并烧燎到人格部位。
这个程序,一再重复于不同的事件,不能不让人惊心。
说了这些实例之后我想归结一下。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大题目。
人们在兵荒马乱中企盼文化,在世俗实务中呼唤文化,在社会转型中寄意文化,都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定位和精神路向。
它会有许多细部,但任何细部都没有权利通过自我张扬来取代和模糊文化的整体力量。
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和记忆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
世纪之交,大家都在期待文化的声音,但听了几年,文化都在为不知所云的细节而争吵。
终于不耐烦,吵去吧,大家起身走了。
没有文化的大家,留下了没有大家的文化。
鲁迅说,一个中国孩子,要学会几千个基本汉字,再学会把笔画繁多的难字准确地填到一个个方格中去,得花费一二十年时间。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顺着鲁迅的计算把这笔账做下去:这个人需要背熟历代诗词,通晓音律平仄,至少也得一二十年吧;掌握文史细节更麻烦,这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大海,没有三四十年出不来。
当然会有不少人半途逃逸,像孔乙己,知道了茴香豆的“茴”
字有四种写法就喝酒去了;像那个绑匪,学会了一笔好古文就谋财害命去了。
坚持下来的总该有资格谈文化、写文章了吧,那也应该是七八十岁高龄了,而且还没有来得及接受其他一切正规教育。
不知这么一笔年龄账,会给我们什么启发?
当然,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还是要学,有名的古诗还是要背,顺便学点平仄也不坏,语法上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注意,但是,中国文化的荣辱边界不能仅仅停留在这里,它还有更大的事情要做。
我们学问不深,知识不广,却也懂得要为它失落多年的高贵内质招魂,而不能听任它继续沦于琐碎和庸常。
反过来想,如果中华文化再经过几年调教,吓得作家们再也不敢随意谈古诗了,吓得导演艺术家们躲进书房学平仄去了,真正有点知识的人又被调教得目不斜视、足不出户了,那么,社会上在畅谈文化的会是谁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别人的系统开局就送大礼包,为什么我的却没有激活?别人的系统都是老爷爷,我的竟然是只冰墩墩?别人的系统都是逆天开挂,我的居然让我当护滑?2022年2月4日BJ冬奥会开幕式上,李宇昂看着来自各国的冰雪健儿,对冰墩墩说道墩墩,北京冬奥会之后,你有什么打算?我想陪着你成为冬奥传奇。2030年2月22日刚刚率队拿到5000米接力金牌的李宇昂自言自语道墩墩,我已经是冬奥传奇了!又名短道速滑我的老爷爷是只冰墩墩短道传奇从给大竞护滑开始书友群526412517...
...
...
文案汐汐做了一场梦,梦见她是小说里女主的堂妹,她的爸爸是个喜怒无常,不时会发疯的反派。小说里,汐汐小时候不小心被妈妈弄丢了。回去之后,因为憎恨妈妈偏心,所以欺负性格懦弱,看起来不聪明的弟弟。因为讨厌...
未来之萌娃难养最新章节列小说未来之萌娃难养孤孤著未来之萌娃难养全文阅读关于未来之萌娃难养某仙某天强上了某人,心虚之下默默逃走。无意种出小包子一枚,但是某仙心虚的看着面前的某人,举着包子...
众人不!你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