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侔城之物欲,令人难以拒绝。”
松赞蹙眉,将信件展于桌上,“此乃李承乾亲笔,要吾等约束商旅。
显见,李恪带给他的,远非寻常压力。
查探一番,近日伏侔城有何变动。”
“商旅禁赴伏侔城之令,违者,家财尽没,身遭酷刑。”
松赞的话语,如雪山崩落,冰寒刺骨,“此举,旨在保吐蕃之未来。”
土门关外,荒漠无垠,天际苍茫。
一队驼铃叮当的商旅从远方徐徐靠近,而另一队装载满货,驼与驴混行的商队正返程。
“贵客,汝等自何而来?”
一位商贾热情攀谈,试图获取更多关于伏侔城的信息。
“我等刚自伏侔城归来,”
对方骑着毛驴缓行而出,“彼处贸易畅通,王爷亲民,货物皆量身定制。”
随之,一块华丽绸缎和一本册子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
“此乃伏侔城按吾国风俗特制,色彩、纹饰无一不精。”
“此书赠予贵友。”
商贾递过那色彩斑斓,虽然简朴,但珍贵异常的手册。
“多谢恩人,愿汝一路平安。”
入关的商队沿着丝路前行,每遇商旅必询伏侔城事。
随着交叉路口的选择,前往嘉峪关和伏侔城的分岔路,他们最终踏上了伏侔城之路。
随着岁月流转,早期回归者的消息已散播至远方。
距离中原较近的国家,如龟兹、焉耆等地的零散商旅,接踵而至。
有的听闻收购羊毛、羊皮丰厚,干脆牵羊直入中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