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听好了,今天的题目是‘笔尖儿横扫五千人’,你既是本县案首,就限你两刻钟之内破题。
半个时辰之内做完全篇!”
“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正是《西厢记》里写莺莺被围普救寺,张生挺身而出,说自己有救兵之策的一出。
孙公公不通文墨,原本还担心自己听不懂题目,这下一听竟然是自己知道的,忍不住惊喜道:“好题!
好题!
这可是英雄救美啊!”
众人哪能不知道这是英雄救美的桥段,如今纷纷将目光投向齐鸢,心中暗道,戏中莺莺有英雄相救,如今齐鸢,却是要设法自保了。
大家或同情齐鸢,或幸灾乐祸,或事不关己做壁上观。
何进等人则是暗暗思索,这个题目应该如何做,八股文从来是为了考试的才写,怎么还能从戏文里出?
这边众人紧张思索,齐鸢却已经应声道:“学生不才,请钱大人指点。”
说罢,不管众人惊诧神色,朗声道:“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信退军之策,笔若有锋焉。
盖笔尖甚微也,五千人至众也,张能横扫之,其锋孰敢当乎?”
“是也是也,”
孙公公难得听到这样通俗易懂的,喜滋滋道,“笔尖那么一点点大,五千人这么多,张生如何能横扫呢?”
众生童压根儿还想不到从何入手,见齐鸢张口就来已是惊诧,这人是神童吗?神童都要动脑子先想想吧?又纷纷去看何进,心道何进倒是神童,他可能做得出来?
何进的脸已经变白了,他不相信齐鸢能做!
怎么可能?!
唯有桂提学微微蹙眉,齐鸢似乎是在借莺莺口吻作答,小女儿之思,一个未通人事的少年能懂吗?
他凝神屏息,只听齐鸢继续道:“……双文意曰:以寇氛之凭陵,而问策于儒生,鲜不笑其无济矣。
然而有文事者,岂无武备?古来折冲樽俎,而决胜廊庙者,又何必身历行间而亲冒矢石乎?则染翰制胜,若人久有奇策矣!
出师表文,下燕书信,他不真有乎哉!
前此宫殿相逢,只以为柔弱士子,徒工翰墨已耳,不意鼓掌而前,竟为崔氏之干城,吾母子之幸也。
前此月夜酬和,只以为风雅文人,长于笔阵已耳,不意奋袂而起,竟做闺阃之甲胄,又我一身之幸也。
所以虑者:
儒冠儒服,未必如轻裘环带者之坐镇疆场也,而况群虏纷纭,几如壁垒,坚难破矣。
诵诗读书,未必如操弓挟矢者之御侮行伍也,而况烽烟告警,肆其猖狂,势甚炽矣。
而他所恃者,非此一笔尖乎?……”
一路而下,愈发酣畅淋漓。
桂提学越听眉头越发舒展,笑意展露。
他乃是一省督学,对齐鸢之作可谓闻弦歌而知雅意。
然而其他人却没有这般捷思,一直听到“非此一笔尖乎”
,洪知县以及众生才渐渐回味过来。
齐鸢戏做,竟是以崔莺莺口吻,先写相信张生有退军之策,其笔有锋。
孙公公担忧张生的小小笔尖如何能横扫五千人,齐鸢的意思却是,张生的笔锋谁人敢挡?
为什么如此笃定?
因此先说书生退兵的道理——有文德教化的地方,岂能没有军备?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有在酒席间制敌取胜不用武力的,决胜者何必亲临前线,一定是有奇策。
之后再行感慨——之前相遇以为他是文弱书生,只是会做文章善书法而已,没想到关节时刻能捍卫自己母女
然后进一步讲“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