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徐光启,朱由校心生感慨:
“覆舟之水,乃苍生之泪,泪满江河,方知民怨沸腾。”
史载,二十四年后,苍生之泪,终令大明这艘古船倾覆。
“若我大明得此嘉禾,苍生泪水或将减少。”
“陛下高见,令人钦佩。”
徐光启闻之,双眸生辉。
皇上此言,尽显明君风范。
大明之内,能撼动江山者,唯藩王与百姓。
藩王已衰,百姓之力,却不可小觑。
一旦民食不果腹,必将揭竿而起,直捣京师,让皇帝上演树上逃生之戏。
蓟州兵变,吾作已关联。
“陛下欲广植此土豆于天下,然臣有一事需陈。”
徐光启手捧土豆,向皇帝谏言。
“臣于松江试种西洋作物,小有心得。”
“初植四年,土豆产量递减,终至绝收。”
“访民间老农,一荸荠种植者言,块茎作物需掐尖,否则有此患。”
“臣试之,果然,掐尖方能繁育。”
“土豆绝收?”
朱由校闻之,目光闪烁,抚沉思。
此情形,似曾相识,爱尔兰大饥荒因土豆绝收而起,历历在目。
土豆以块茎繁衍,代代相传,病毒累积,轻则减产降质,重则绝收。
然我华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早已洞察此弊。
荸荠种植亦遇此困,遂有掐尖之法。
徐光启举一反三,将此法施于土豆。
“朕记之,令农人试之。”
朱由校点头,对徐光启之提醒颇为赞许。
记毕,朱由校问:“徐卿今日所来何事?”
“回陛下,为三大殿而来。”
徐光启呈上奏章。
“三大门已修,三大殿之争尚存工部。”
“臣估算,修三大殿需银一千四百万两。”
朱由校览毕,掷之一旁:“朝廷艰难,内帑空虚。”
“先修三大门,三大殿待国库充盈再议。”
徐光启迟疑:“三大殿焚毁,国势衰微,蛮夷不敬。”
“非壮丽无以壮威,臣以为当修。”
朱由校戏谑:“徐家出资?或征三大殿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