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云,泾渭分明。
外廷虽有瑕疵,如冯、顾之辈,终归少数。
反观内廷,劣迹昭彰,如高淮辽东之乱,其爪牙肆虐,民怨沸腾,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应泾渭分明,勿使混淆。
"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四大宦官心中不忿。
刘时敏更是怒形于色:"
袁侍郎此言,岂非将吾等皆视为高淮之流?"
杨成秀亦不甘示弱,提及辽东困局,反唇相讥:"
辽东求援不断,神祖皇帝已发内帑巨资,若内廷真乱辽东,愿闻袁侍郎详解,我等如何搜刮千万两银?"
袁应泰一时语塞,幸得兵部侍郎张鹤鸣解围:"
增设衙门恐增繁琐,误了辽东军情。
"
魏忠贤适时发难,语带玄机:"
兵部似有失窃之嫌,昨夜本督偶遇一贼影,携库银而逃,竟是兵部中人,声称归还犒赏,其中蹊跷,耐人寻味。
"
张鹤鸣、韩爌闻言,冷汗涔涔。
朱由校追问之下,魏忠贤从容应答,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
看来,外廷亦非净土。
"
朱由校沉吟片刻,决断已下:"
重设度支司,掌军国财用,正卿、司监分设,内廷派员辅佐。
"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此举非但清查账目,更似分权户部,朝堂风云,再起波澜。
魏忠贤言罢,袖中轻挥,一锭熠熠生辉的十两金花库银跃然桌上,宛如星辰降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