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南宏之提起朱笔,在战报上用朱砂写下:“转呈杨相国,依律处置。”
杨天在接到皇帝专呈的朱批后,也迅速作出反应。
于是在战报上写下:“提转吏部,按律封赏。”
吏部的周世荣接到批示后,也没有拖延,爽快地按照惯例和默契作出了批示:“提转皇帝批复,鉴于南兴所立新功,提定:定远将军兼领西部观察处置使,赐爵位:子爵,封赏:凉州城为封地。”
最后,皇帝南宏之用朱砂一批:“否,再转杨相国,依律处置。”
杨天看着皇帝退回来的批示,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他原以为这次的提报会顺利通过,却没想到被皇帝否决了。
杨天在批文上坚持写上“转吏部,转报皇帝批示”
,这不仅是他个人对南兴职位提报的坚持,更是世家势力对皇权的一次挑战。
他的举动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相权与君权之间的一次明显较劲。
在这场交锋中,杨天代表着世家的利益,而皇帝南宏之则代表着皇族的权威。
南宏之在收到提报后并没有迅速做出批示,这显示出他对这次交锋的慎重态度。
他知道,如果轻易妥协,皇族的权威将会受到严重损害;但如果过于强硬,又可能激起世家势力的联合反抗。
与此同时,户部的李家上书表示支持对南兴的封赏,这无疑给杨天所在的世家阵营增加了声势。
南宏之意识到,他面临的不仅仅是杨天一个人的挑战,而是整个世家势力的联合反扑。
在这场皇族与世家的交锋中,双方都在权衡利弊,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南宏之明白,对抗一个世家或许绰绰有余,但同时对抗三个世家则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
他需要谨慎行事,以免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