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臣一次机会!
【唐朝就流行通关节,找人做保。
所以到了武则天时期,就开始糊住名字了,宋代在此基础上还找专人誊录试卷,这下就连笔迹都辨认不了了。
但还是会有找□□,通过各种犄角旮旯夹带小抄,假冒其他州、县的籍贯……这个真的,现在也会有临时改户籍的现象,就看公告上要求的户籍时间点了。
[1]
基本就是截止在公告出来的前一天或者当天。
但上次我就遇到一个,公告发出来后,还有三天的时间可以找办法改户籍。
然而!
我是那个本来就在这个户籍地的分母选手!
害!
好多地方为了保护自己省、市、区的考生,就会限制户籍地,可我非但没有遇到过这种好事,甚至还遇上了上面这种情况,真的心累!
咳,说回正题。
上面提及的那些还是考生自己的小打小闹,历史上还有三个出了名的科举舞弊案,都发生在清朝。
说起来也奇怪,明明清朝对打击科举舞弊的力度是最大的,但是最惨烈的舞弊几乎都发生在清朝。
让我来查下准确的时间哈。
嗯……顺治十四年的丁酉顺天乡试案和江南乡试案,考官公开受贿,涉及到几十个举人。
顺治得知后,把考官都斩立决了,还抄了家,家属亲眷全部流放。
[2]
后来这一批录取的举人都要重考一次,不仅顺治亲临考场,每个举人身后还站了两个官兵,直接把一些没行贿的考生,也给吓坏了。
听说江南才子吴兆骞就因为过度害怕而交了白卷,然后撞在顺治的枪口上了,直接被流放到了宁古塔。
[3]
也就是黑龙江。
手动doge脸~
哈哈哈哈哈哈哈!
】
唐朝。
李世民:通关节?糊名字和誊录好啊!
学过来。
清朝。
顺治:顺天和江南是吧?还有吴兆骞,朕亲临考场而已,就怕的承受不住了?
吴兆骞本人:……
作者有话要说:
[1]百度百科“科举舞弊”
词条:作弊手法:贿买考官,夹带经文,请人代考应对措施:防止作弊措施层层加码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
为了减少贿买考官,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法”
,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
后来又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
[2]百度百科“丁酉科场案”
词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