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超英轻声道,“高兴,我是太高兴了。”
窗外瓜架下传来阵阵虫鸣,庄超英愣愣地听了一会儿,“一间宿舍住四个阅卷老师,宿舍太热,晚上睡不着,我们就闲聊,有位老师的妹妹在云南插队,他说云南几万名知青正集体要求返城。”
黄玲“啊”
了一声,“可哪有那么多工作?城里还有那么多待业青年找不到工作呢。”
庄超英颇为伤感,“桦林就回不来了,她在贵州结了婚,也有了工作,不符合知青回城的政策,她回不来了。”
庄桦林是庄超英的小妹,多年前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贵州,留在了贵州,已婚,育有一子向鹏飞,黄玲不知如何安慰丈夫,只能默不作声。
庄超英重重点头,“所以图南和筱婷都要好好念书,书念得好,将来一辈子穿皮鞋,念不好,一辈子穿草鞋。”
庄超英想起一事,“对了,我回家前去了一趟学校。
教务处主任和我说,学校觉得我两次参加阅卷,有经验、有心得,想把我调到高二毕业班,毕业班任务重,但有利于提职称,你觉得呢?”
黄玲叹息,“你说到毕业班,有件事,李婶告诉我,李一鸣和宋向阳这次又都没考上,李婶还说了,他俩不打算再考了。”
.
尽管庄家夫妻俩刻意保持低调,邻居们还是很快知道了庄图南考进一中的消息。
吴姗姗和张敏马上就是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吴建国动了心思,和张阿妹商量,“我听说老庄总结了小学语文、数学的难点,图南跟着复习就考进了一中。”
张阿妹笑笑,“小敏将来可以接我的班,珊珊也上个中专,毕业了国家包分配。”
张阿妹发自肺腑地感慨,“棉纺厂福利多好,食堂、澡堂、幼儿园、小学,女孩子进了厂,找对象都容易。”
吴建国有点犹豫,“国家恢复高考了,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干部。”
张阿妹正在梳头,闻言Pia地把梳子拍在床头柜上,似笑非笑道,“老吴,家里勉强能吃饱饭了,你那份工资供得起两个孩子上大学?”
吴建国和张阿妹半路夫妻,各有各的孩子,话说到这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吴建国不再作声。
.
8月底,苏州电视台经过近三个月的剪切、编辑,制作了“六一少儿节目“特辑,少年宫从电视台得知了节目播出时间,打电话传达给了家长。
晚饭后,小巷里的几户人家挤在张爷爷家院子里看电视——因为有巷子里两个孩子参演,邻居们都很自豪,张爷爷拉了根长长的电线,把电视搬到了院里,积极热心地邀请大家来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